光明网用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部署, 开设“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专栏。该栏目变新闻导向为论文导向,以基层干部群众有切实收获为述求,深挖乡村智理中具备的可复用、易传播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结合调研成果,提炼出对乡村振兴确有指导价值的72个良方,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学的数字化决策服务。

见微调研
学“千万工程”经验 绘和美乡村新颜
https://flv1.neamco.com/gma/20240206/20240206152650448_0594.mp4

  “走走走,该咱们了!”54岁的刘士雪招呼着队员们排好队形上场演出,临上场前不忘整理下喜庆的红棉袄。演出结束后,她和队员们每人领了个大红福字,争着和今年的孝老敬亲模范合影。“人家北景口搞的‘晒被子’活动很好嘞,晒的是被子,传的是孝老敬亲美德,俺们是从隔壁村来给助演,特别有意义。”

  暖被子晒出好家风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尚村镇北景口村是远近闻名的孝老敬亲、崇德向善的和美乡村。借助春节集中返乡、家庭团圆聚会的时间节点,北景口村创新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村民们进行好家风教育,用好家风、好家训带动好民风、好村风、好社风,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成为全村上下乃至周边村镇每年春节前后热闹的大事。

  活动当天,王河村锣鼓队、内村舞蹈队以及周边几个村前来观看的乡亲们聚在北景口村活动广场前,热热闹闹看演出、学模范。村民们自发带来家里老人平时盖的被子,贴上红字帖,请村里的乡贤评一评谁家被子更干净、暖和,谁家子女更孝老爱亲。挂满被子的晾衣绳被压得快垂到地面,被挤得满满当当的每一条被子,背后都是一个个孝老敬亲的好家风故事。

  村民李影菊勉强找了个空,把86岁公公和81岁婆婆的被子搭到绳子上。两位老人的被子从里到外干净整洁,摸上去温暖舒适。老人脸上堆满了皱纹,呵呵笑着说:“儿媳妇每年都会拆洗一两次。”李影菊从云南嫁到北景口村后,她和丈夫已经照顾公婆三十多年。每天早晚上下班,她都要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帮他们做饭。到了春节,带着孩子给老人拜年更是传统。老人理解子女平时上班忙,感觉自己腿脚还算利索,每天张罗着收拾院子、整理房间,一点也不闲着。一家人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多次被评为村子里的“幸福之家”“文明之家”。

  新风尚涵养和美乡村

  北景口村出门在外的人们生意都不错,想着多挣点钱,今年普遍返乡时间较晚。村里“晒被子 传家风”文明实践活动延期至腊月底。组织活动的时间晚了,但随着年味越浓,气氛也更热闹了。

  欢快的锣鼓声里,不少家庭开始准备年货,香味飘到街上。行走在村里的紫藤巷、葡萄大街,所到之处干净整洁,村里的文化地标——清风亭、拾葚亭被拾掇得干干净净。天气晴好的日子,两座亭子常被村民坐满,有的唠嗑话家常,有的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村民闫济民说,清风亭既有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之意,又有公仆廉洁之风、社会正气之风、民间纯善之风等寓意。这股清风吹遍北景口村每个角落,也吹进北景口人的内心深处。“拾葚亭取名自《二十四孝》之‘拾葚异器’,其所传达的孝老敬亲风尚更是令俺们村大人孩子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闫济民说起来头头是道。

  作为华北平原上的小村庄,从事农业种植、小商品经销、外出就业务工是北景口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忙碌一年的乡亲们,每年春节都会带着一年满满的收获回家团圆。乡亲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保障了,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亲们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北景口村党支部书记闫树庄告诉记者,除了这次“晒被子 传家风”活动外,北景口村发挥“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力量,通过走进农村书屋、观看影片、文艺汇演、公益讲堂等丰富的形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领乡亲们以家风育人、文化育村来凝聚好民风、好村风,促进农村风貌根本改善。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引导乡亲们厚养薄葬,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北景口村委会活动室,挂满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文明村等荣誉。“现在我们北景口,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和谐多了,喝酒打牌少了,志愿服务多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新风尚涵养和美乡村。”闫树庄说,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方面他们也有了更多思路和做法。

  “千万工程”为乡村治理提供经验

  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指出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基层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打好乡村振兴全面振兴漂亮仗提供遵循。

  一件件民生“小事”,是关乎乡村振兴的“大事”。和北景口村一样,结合乡亲们的需求,内村积极探索开展义诊、理发、爱心食堂等丰富的活动,服务在老百姓身边,温暖在老百姓心坎。尚村镇党委书记刘建康几乎每天都走村入户,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他告诉记者,身处基层一线,要通过不断学习全面提升抓乡村振兴能力,通过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刘建康说,“千万工程”经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也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更多让乡亲们可感可及的实事。刘建康目光坚定,信心十足。

  在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白文刚教授看来, “千万工程”经验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北景口村积极倡导好家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是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营造了干事创业好氛围,也使乡村治理有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理念方法,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实现‘物’的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乡村善治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白文刚教授说。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专栏

出品:光明网

监制:高赛

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协助拍摄:肃宁融媒

参与人员:范子豪、高志爽

学术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白文刚

    出品/光明网   总策划/高赛    监制/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视觉设计、制作/杨经国、王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