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现在石井镇1.2万多亩的花椒长势喜人,马上就迎来采摘旺季,今年估计要比去年的价格还坚挺!”望着龙泉崮下满山的大红袍花椒,回乡创业的刘俊伟对今年的土特产深加工市场信心满满。盛夏时节,万木葱茏,生机无限。挂满枝头的大红袍花椒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石井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孕育优质土特产,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创新性探索出了“石尚美井”出好品,点“土”成金谋振兴的沂蒙好例。
一流营商环境为发展兜底
石井镇是我市西南部农业大镇,自然物产丰饶,历史上石井小米、石井花椒、石井黄烟都是响当当的优质农产。
石井人那么能吃苦,为什么过不上好日子?这句话刘俊伟曾反复问自己。
“石井镇守着这么好的土特产资源,村民还要跑到别的乡镇去务工,这让我心里不是滋味,我就想着怎样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当‘工人’。”回乡创办中石农业的刘俊伟说。
最终决定让他回乡发展的是石井镇优越的营商环境。近年来,石井镇不断发力招商引资,做强“飞地经济”,服务好现有企业,让企业家来得放心、干得顺心、发展得更有信心。
“只要能助力项目落地发展,我们全力为企业当好‘店小二’,简化企业申办项目流程,及时发现企业遇到的困难,全流程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企业安家石井镇保驾护航。”石井镇党委书记刘夫江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井镇充分用好资源禀赋,全力推动镇域经济蓄势聚能,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盘活资源,注重品牌,聚焦发展,全力打造全市资源型产业强镇。
“产业发展,项目落地,镇上刘书记亲自过问,全部作为‘一把手’项目,他为我们争资金、要政策,为了发展一心扑在工作上。”刘俊伟说。
深加工改变土特产“土身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
“石井镇是农业大镇,农产品品质上乘,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群众致富的关键抓手。”刘夫江告诉记者。
目前,“费县花椒”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花椒、山楂、桃、核桃4个农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服务中心评审,石井镇绿色食品有效持标数达到4个。
“我们中石农业现在有羊肚菌烘干、包装等生产线,有小米、花椒农产品的加工流水线,还有散养草鸡蛋的分拣、包装车间,这些设备的上马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刘俊伟介绍。
石井镇还充分利用安乐村等5个村1500亩连片农田,大力发展中药材、菊花种植等特色农业,投资1.02亿元建设中石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集农产品种苗繁育、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预计年产值9000万元,在产业振兴上打造良性发展的闭环。
土特产变身“金疙瘩”
石井镇为了念好土特产经,从外地引进农产品优质品种,提升土特产的“含金量”,擦亮石井高品质土特产的金字招牌。
种植土特产,如何调动大家积极性?
“我们中石农业来到石井镇以后,创办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补贴等方式,带动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很多村党支部到年底都能领到种植奖励1万元。”刘俊伟说,“就是让大家对种植高标准的农产品有信心,以前大家种一亩地瓜才赚1500元,现在我们通过订制的方式种植,每亩的产值在5000元左右,现在已经有52个村与我们合作种植,最大的好处是我们托底回收产品。”
“石井镇的花椒、羊肚菌、红薯、小米等特色农产品比较有知名度。现在羊肚菌种植非常成功,干的1公斤能卖到500多元,市场需求量很大。”刘俊伟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向产业优势转化,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擦亮石井镇‘石尚美井’农文旅金字招牌,让石井名优土特产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疙瘩’、乡村振兴的先头兵。”刘夫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