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文化及其价值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扬州市纪委监委、扬州市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7场活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卜宪群,作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文化及其价值》的主题演讲。
卜宪群,安徽南陵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等职。党的十九大代表。曾三次在十八届、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出版《秦汉官僚制度》、《中国魏晋南北朝教育史》(合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主持)、《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主编)、《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主编)、《与领导干部谈历史》、《地图学史》(审译)、《今注本后汉书》(主编)、《悦己集》等著作,担任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及五卷本《中国通史》的总撰稿。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显示
千年古城 贤守清风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廉洁文化的产生,既是国家治理的需要、官僚队伍管理的需要,也是历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背景,就是历朝历代腐败现象的存在。为了不使人亡政息,历朝历代都需要培养廉洁文化、建设廉洁制度。
一是权钱交易,有的是以权力换取金钱,有的是以金钱谋取权力,其中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私利;二是用人不公,具体表现为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贵、任人唯钱、任人唯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是贪婪奢靡、无所作为,这是历史上许多王朝腐败的突出特征;四是正气不张,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沦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联系方式:010-589264055892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