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下,“跨界”“破圈”盛行,纪录片也在不断“突破自我”,探索着“出圈”的路径。越来越多的精品纪录片,让大众通过更为符合时代特性的讲述方式,感受到纪录片不再是“老爷爷讲故事”,而是越来越有趣。
《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历史那些事》《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人间世》《派出所的故事》《绝笔》《党的女儿》《奇妙之城》《文学的日常》……一个个大家熟悉的片名,让全社会都看到了纪录片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澎湃力量,看到了纪录片也能令人如此爱不释手;也让无数人从“圈外”走进“圈内”,成为纪录片的“新晋粉丝”。
《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海报
《如果国宝会说话》
《党的女儿》海报
纪录片的“破圈”之路到底该怎么走?纪录片“出圈”到底可以走向何处?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将目光投向所有非虚构类作品,首创“大纪实”概念,让纪录片主动“破圈”,牵手拥抱长短视频、直播、VLOG、竖屏剧、纪实文学等,挖掘多种融合的广泛可能。活动举行期间,一系列相关活动,将为探索和推进纪录片的“破圈”之路,寻找全新的方法。
《绝笔》海报
《历史那些事》海报
《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波
精彩论坛 “内外结合”探寻“破圈之路”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纪录片,正在通过社交媒体,触达更广阔的群体,找到更多的垂类受众,形成“破圈”传播。每个人今天也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智能手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精彩,从而形成“全民纪实”的时代浪潮。“破圈”“全民纪录”等关键词成为近年来描述纪录片行业发展的“常客”。
为此,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将特别举办“纪录片破圈与全民纪录”主题学术论坛,搭建纪录片与短视频、直播、VLOG等创新融合模式直接对话的平台,邀请纪录片行业的创作者与短视频平台的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新方式、新手段、新路径,推动纪录片“破圈”;探究在“社交媒体时代”,纪录片、纪实影像如何通过受众的二次传播,产生全新的价值;探寻在“全民视频时代”的大背景下,创作者的多元化如何为纪录片行业带来更为丰厚的创作灵感和更为丰富的传播手段;探索纪录片创作者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全民纪实”的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养分和支持。
本次论坛,不仅将邀请到传统纪录片行业内的创作者、负责人,如微博纪录片负责人詹涵、央视网视频生态事业群内容总监黎晓炜、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制片人于菲、字节文化纪实负责人张心等;还将邀请到两位短视频领域的“大咖”——刘慧(西瓜视频创作者,“秋天妈妈要努力”)和林晨(西瓜视频创作者,“林晨同学”)。
其中,“林晨同学”可能最为大家熟知。“封城”期间,他用镜头真实记录着疫情中的武汉,用真实影像感动着无数国人,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凝聚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全民皆知的“网红纪实创作者”。
2020年,武汉解封后,林晨给大家推荐黄鹤楼(资料图)
跨界交流 探寻“纪实”的合纵连横创办伊始,北京纪实影像周就确定了“Doc+”的主logo,希望承载一切与纪实相关的内容。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将这一理念向更为深远的层面进行强力推动,首创“大纪实”概念,特别创设“圆桌派和纪实会客厅”版块,以“纪实”为核心,进行跨行业交流对话,将动态的纪实影像和静态的照片、文字统合在“非虚构”“大纪实”的概念之下,让纪录片主动“破圈”,拥抱更为广阔的天地。
作为北京纪实影像周的创新型活动,“圆桌派和纪实会客厅”突破圈层限制,跨行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以专业解读、对话交流等多种方式,就纪实作品中的专业知识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带领大众畅游纪实与跨界的交融之旅,将纪实影像从曲高和寡变得深入大众。同时,活动以科技科学、综艺、电视剧、文化遗产、纪实文学等为“跨界”主题,引发嘉宾深入探讨,借由全民热议的话题引领大众走进纪实影像的广阔天地。
单霁翔
故宫学院院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圆桌派和纪实会客厅”版块嘉宾
“圆桌派和纪实会客厅”版块嘉宾名单
★ 圆桌派:文化遗产的影像复现
单霁翔——故宫学院院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 圆桌派:真实书写——文字与影像相辅相成
雷磊——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
张月——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主笔
郑萍萍——中国青年报冰点视频负责人
★ 纪实会客厅:纪实新语态
张清——阿里文娱优酷纪录片中心制片人
董浩珉——央视(北京)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互动式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总导演
陈梦圆——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导演
★ 纪实会客厅:科学纪录片新征途
张力——B站纪录片中心顾问、原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北京科影节目中心主任
张元——探索传媒集团大中华区内容副总编
郑永生——哔哩哔哩纪录片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
2021年10月18日-10月24日,让我们相约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一同在“非虚构”的广阔天地中遨游,在跨行业专家们的畅聊中,追寻纪录片的“破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