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字为表象,以石料为载体,以刀具为笔,篆刻艺术将汉字之美凝于方寸之间。由古代印章技艺发展而来、历经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篆刻,如今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浙江嘉兴南湖景区探寻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感悟“红船精神”;去四川甘孜泸定桥感受“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险境,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上海探访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等红色场馆,追寻根植于城市血脉的红色基因……“七一”到来,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探访革命遗迹、聆听红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家国情怀。 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面塑技艺有着千年的悠远历史。面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民间传统艺术,深入人心,在古时候,人们就以制作面塑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先人的纪念和感激之情。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现存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以及汉画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武氏祠,探寻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走过百余年发展历程,新时代的中国博物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守望传统、拥抱未来。 5月18日,为期一个月的“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在西安启动。期待未来博物馆进一步盘活自身资源、讲好文化故事,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涵养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