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把“十四五”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奋进新征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面对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很难实现成功转换。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艰苦探索,不仅需要强大的内驱力和追求真理的热忱,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人才的持续发力。事实上,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实践早已证明,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换言之,谁能率先建立起完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谁就能通过科技和科技人才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这都需要从教育上用心着力,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更多人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倡导“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宽松、包容、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培养是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要注重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只有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树立科学成才理念,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更多人实现多元发展,在眼界上、思想上更开放,在能力上、素质上更全面,才能为创新发展积累雄厚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本。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一定能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力量。
(徐尚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