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编辑部:
你好!
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近期我关注到光明日报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系列报道,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欧阳钟灿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聂祚仁院士给光明日报的信,呼吁科研工作者要回归报国初心,从国家当前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搞好源头创新,努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并产业化,我对他们的观点深表赞同。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就是要顶天立地,立志为国家做“大学术”,写“大文章”,走出自己狭小的“学术圈”,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以一流的学术成果服务国家生产实践和发展。
有的科学家认为,搞产业化会让科研工作者心生浮躁,追名逐利。但以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历史实践来看,做好学术研究和搞产业化两者并不矛盾。只要真正心系国家发展需要,两者相辅相成,从实践中产生的学问还能促进学科向前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一流的杰出人才。
清华大学化工系主要产业化成果之一是液晶显示技术。显示屏是整个信息产业的“脸面”,人类的信息获得80%以上要靠眼睛,所以显示屏是重要的人机界面,其与芯片技术同为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我国目前缺“芯”,但显示屏产业在全球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得益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从“源头创新”,完全打通了液晶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中试—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也得益于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密切合作,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借光明日报组织的这次大讨论,跟全国科技界和教育界工作者分享清华大学化工系的科研团队这些年是如何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34年坚持不懈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清华大学化工系的科研团队从1969年开始研究液晶显示技术,基本与世界同步,在1975年首先成功合成出苯基环己烷类型液晶,并在当年的波兰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完成了液晶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可惜当时国内科研人员还没有专利的观念,没有申请专利。1977年国外某公司才合成出来并申请了专利,这就是后来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跟他们公司打了三年官司的原因。因为苯基环己烷类型液晶是我们清华人先做出来的,真正的源头创新是我们中国人做出来的。
显示用液晶材料生产有三个过程:单体生产、单体提纯、混配。清华大学10余名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大量液晶单体,为后面向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始终关心科研成果的转化。
1984年,随着中国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发展,国内晶液材料需求开始大量增加,国家需要大力发展液晶产业,我们开始研究可实行应用的混合液晶配方和合成工艺路线。
1987年4月17日,我们开始了长达34年的产业化之路: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到石家庄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液晶材料生产厂,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从石家庄郊区一块20亩的西瓜地起步,开始了中试阶段。没有厂房,我们就自己画图纸建造;没有生产线,我们就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一步步完成。最终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出了200公斤的液晶,这得益于清华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的传统和我们的科研团队综合实力较强。就这样,我们的科研团队成功完成了液晶生产的中试工作。
1990年我们开始依靠自主创新的液晶技术进了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能力,降低产品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之后,我们始终自主研发坚持做产品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显示技术同步发展。
目前,国内从液晶到OLED产业,很多技术都源自清华大学,诚志永华、维信诺等上市公司都是清华大学化工系技术产业化的硕果,显示屏生产厂家很多的骨干人员都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50多年来,我国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世界同步发展,清华大学化工系作出了较大贡献。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现在液晶电视和手机、电脑等也最终以很便宜的价格走进了千家万户。
由此可见,我们的科研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的:“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当前,国家大势需要一大批科学家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所以我认为我们清华大学化工系打通液晶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中试—实现产业化的道路”的经验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另外,我们34年如一日,长期坚持产学研相融合,将学术研究融入国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这也是我们成功的经验。
产业化成果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还会促进学术、科研、育人的良性互动,我们创办的企业长期以来向化工系和学校捐赠了大量资金,当年国家拨款不宽裕时,清华大学化工系教学优秀老师的奖学金,生活困难同学的勤工俭学助学金,都来源于产业化企业捐赠的资金,这些捐款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对于科技界破“四唯”的讨论,我认为在2000年之前,高校和学术圈对产业化成果还是很重视的;只是现在很多教授的学术研究反而脱离了“实践”,人才评价中对“产业化成果”视而不见,这非常不利于国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其实,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学术成果,往往也是最有价值的。希望科研人员都能成为“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家做“大学术”,推动学术和产业的结合,带动科研界的新风气,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创新力量!
祝光明日报越办越好。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4月24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