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更多+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德艺双馨,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毕生修为,也是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期待。本期云沙龙围绕“崇德尚艺”这一话题展开,邀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从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出发,畅谈如何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崇德尚艺,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陈素琴
山西省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一级演员
文艺事业关乎人民的精神食粮和社会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我国着力肃清文艺界的不正之风。强化对文艺工作者的监督管理、提高文艺队伍的综合从业水平,是打造优良文艺生态的重要抓手。德艺不可分,立艺先立德。文艺工作者往往享有高曝光率、高知名度,也容易成为大众的“偶像”。但必须指出的是,好的文艺工作者决不能满足于做“偶像”,而应充分敬畏艺术与观众,不断打磨专业技能、提升自我修养,力求成为弘扬正能量的榜样。
李政成
江苏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一级演员
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始终把德艺双馨作为从业操守和追求目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立足本职岗位,争当立德修为、从德尚艺楷模;不做德位不符、名不副实之人,为事业立新功、为自身留清名。拿出经得住时间和人民检验的作品,这才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牛 乐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
对于一个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而言,“德”与“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素质,其不仅局限于完善自我的努力,更需要体现出舍弃小我、服务社会的理想情怀。回首过往,我最欣慰的是自己始终保持着对文艺工作和学术研究的热情,始终充满服务社会的一腔热忱,其中亦不乏深厚的理想主义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努力追求“情怀、理想、担当”的高度统一和具体实践。
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让崇德尚艺成为一种自觉
陈素琴
山西省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一级演员
作为地方剧团的一名演员,从小时候拜师学艺到现在,我一直在追求艺术高峰的路上,力求在表演上做到完美。与此同时,我也明白,在追求“艺”的道路上,“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将始终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厚植人民情怀,崇尚德艺双馨,不断继承好、传承好上党梆子艺术,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
李政成
江苏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一级演员
在寻找戏剧梦想的道路上,我有幸遇到一批优秀的老师。从戏校到戏台,从梦里到梦外,我的世界充满了戏的神奇、神秘、神圣。年轻的生命中,总是有一束光照亮我奔跑的前方。再后来,我的人生旅途中渐渐多了鲜花与掌声,还有一个又一个光环,但所有的荣誉没有让我眩晕,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与动力。现在,我由衷地感到,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一个德行上有缺失的人,何谈弘扬正道,何谈成风化人。
尹 力
辽宁省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大连艺术咨询中心)二级编剧
杂技人才的培养期非常漫长,打磨一个好节目也要经历三年五载的锤炼,这就决定了杂技这项艺术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更多的耐心和更长的时间。16年的杂技创作实践,不仅为我的专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让我从杂技人的身上看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每个作品在迎来“高光时刻”之前,都需要演员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努力。期间或许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重复,他们依旧将汗水、泪水化为无尽的动力和荣耀,这种胸怀气度令我充满深深的敬意,也坚定了我在从艺路上将德艺双馨作为永恒追求的信念。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探寻真谛
王中山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教授
古筝是中国传统器乐艺术的代表,不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有丰厚的艺术魅力。民族性是古筝艺术的根基,也是中国音乐的根和魂。要保持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两者不可偏废。一方面,继续保持向民间学习、向大众学习、向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本思路;另一方面,还要向国外先进技艺取经,以更符合当代人审美习惯的方式,将这门拥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古筝艺术诠释展现好,将古今美、东方美展示好,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方向和目标。
牛 乐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科学思想和哲学内涵在实践层面的统一。这一理论赋予了传统文化以现实意义,解构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二元对立。在理论层面,沟通、联动了文化的历史性与现实性;在实践层面,则以广泛的人民性为伦理基准,实现文化遗产的功能重构和价值实现。对新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尹 力
辽宁省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大连艺术咨询中心)二级编剧
中国杂技在中华文化的养育浸润中成长壮大,创新是杂技艺术突出的底色,是杂技创作永恒的追求。任何一门技艺,一旦发生创新停滞就会被历史无情淘汰。但对创新的极度渴求,有时也会让创作走上抄袭模仿、急于求成、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的弯路和歧路,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就是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此作为深刻的警醒和鞭策,明确创作方向,把握发展路向,在艺术创作的正途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