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平台经济是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新型经济形态,其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供需两端资源、连接多元主体,实现信息共享、交易匹配与服务协同。随着数字技术向农村地区深度渗透,平台经济凭借其数字技术驱动、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融合创新等优势,与农村电商、特色产业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从农村直播带货到农村创业生态培育,从特色农产品品牌塑造到“农业+”的产业融合,平台经济正在突破过去农村产业普遍存在的“零散弱小”、资金短缺、渠道狭窄、信息闭塞、品牌弱势等问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构筑起坚实的“产业脊梁”。
平台经济破解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平台经济借助数字技术重构了要素配置逻辑,构建起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精准对接的“数字通道”。首先,平台经济降低创业门槛,培育出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为返乡青年、大学生等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和就业空间,吸引人才回流。其次,平台经济还通过创新信用评估体系,引导资本精准流向乡村。以平台积累的生产数据、销售记录和用户反馈为依据,平台可为合作社、农户和其他乡村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破解了农村金融“缺抵押、难风控”的难题。最后,平台经济创造了技术在农村落地的“拉力”和“推力”。电商平台对农产品“标准化分级、新鲜度保障、品质可追溯”的要求,倒逼乡村产业主体主动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产生技术需求“拉力”,加速物联网设备、冷链仓储、溯源系统等技术和设备在乡村的普及应用。平台的短视频、直播和在线课程打破了知识传播的时空限制,产生技术供给“推力”,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服务社群 + 线下网点”“田间课堂 + 线上实训”的方式向乡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平台经济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与高附加值化。平台经济为农产品的品牌化和高附加值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一,各类电商平台能够为乡村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搭建直接沟通平台,压缩流通链条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价值损耗。其二,依托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可充分挖掘农产品市场个性化需求,为差异化生产和精准化营销提供支持,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其三,在线平台具有较强的品牌塑造力和传播力,有利于乡村经营主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如借助“短视频+直播”模式,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品种特色、生态价值等关键信息可通过镜头直接传递给消费者,打破农产品品质难以认证的难题,增强消费者信任,建立品牌忠诚度。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市场辨识度的同时,整合分散的农户资源,形成地域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与高附加值化。
平台经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创新。平台作为连接器,天然地打破了产业边界,催生了“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教育等产业跨界融合。如“农业+旅游”模式,平台经济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休闲、餐饮等产业结合,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为游客提供乡村民宿、采摘园、种植体验、特色餐饮等服务,把乡村从“小众目的地”变为“网红打卡地”,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生产,还带动了旅游业、餐饮业等多方面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农业+文化”模式,平台经济借助社群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展示乡村的非遗手艺和民俗活动,讲述文创产品背后的风土人情、农耕文化和匠心故事,使“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双赢。如“农业+康养”模式,平台依托乡村优质生态环境,开发森林康养基地、温泉农庄、食疗养生园等康养度假产品,让“自然教育”“农耕体验”“乡村康养”等小众需求找到了精准客户,推动“农业+康养”融合。
平台经济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能有效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风险高的局限,提供“精准化、智能化、可视化”生产指导。平台可以联合科技企业向农户提供传感器、无人机等数字化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气象病虫害等数据,实现精准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预警,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借助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平台还可以对农产品种植、施肥、采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溯源,建立农产品“成长档案”并支持消费者扫码查看,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可追溯”的需求,帮助乡村产业主体建立消费者信任,提升产品溢价能力。依托平台沉淀的气象、市场、生产、技术等海量数据,农民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精准调整生产结构和销售策略,推动农业生产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政府、平台和乡村主体应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共同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第一,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源统筹”,为乡村产业主体接入平台经济创造公平环境。可设立乡村产业数字化专项基金,对小农户、偏远地区经营主体推出精准扶持举措,如对其参与平台运营的流量成本给予补贴,对数字化技能培训费用进行专项补助,鼓励平台推出“乡村振兴专区”,为小微主体提供免费入驻、佣金减免等支持。同时,健全平台经济领域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通过常态化巡查、专项整治等方式,依法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平台经营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光纤宽带和5G网络的建设投入,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服务。完善物流和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乡村道路交通条件,建设“县级共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节点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末梢,提升农产品的配送效率。科学规划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仓储设施,通过数字化手段监控仓储条件和运输过程,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数字金融服务,依托平台大数据为农村居民提供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解决农村农户融资难问题。
推动差异化竞争与品牌化运营。构建覆盖产品设计、包装创新、宣传推广、物流配送、售后优化的农产品品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产品设计环节,紧扣平台消费需求,深挖独特地理地貌、非遗技艺、民俗传统等特色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构建差异化优势。在包装设计环节,结合产品特性,融入地域特色和品牌文化元素,增强产品市场辨识度。在宣传推广环节,充分利用电商、短视频、直播和社群等多元化渠道,宣传推广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在物流配送环节,联动冷链枢纽和“县级共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物流节点网络,确保农产品新鲜、安全、高效送达,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在售后环节,通过平台累积的售后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为优化前端环节和品牌的升级迭代提供参考依据。
提升乡村经营主体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短视频、直播、在线课程和线下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村地区数字技能培训,助力乡村经营主体更好地掌握电商平台开店流程、农产品线上销售规范、农产品直播展示技巧、数据分析工具使用方法等数字化运营知识。另外,加快智慧农业设备推广应用,开展无人机、智能分拣机、智能包装机、智能冷链设备等智慧农业设备的操作技巧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平台经济通过破解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与高附加值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撑起了乡村振兴的“产业脊梁”。未来,需要政府、平台、企业、乡村主体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提升乡村主体数字化经营能力、推动差异化竞争与品牌化运营,让平台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杨倩,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