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环境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我国乡村建设实践的延续和创新。新时代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乡村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要增强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加强农民教育引导,提升农民素质和能力,是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的关键。通过教育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要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此,需着力优化农村就业创业环境,拓展乡村产业功能,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措施,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群体到农村就业创业。目前,要重点实施“乡村创客”培育计划,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各类人才在乡村能够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立足各地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加强对农村产业的规划和整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的局面。同时,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完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环节,全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业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此外,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与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同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资源保护方面,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修复。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同时积极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一批惠民生、促发展的重点项目,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在生活设施方面,要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文化活动场所等,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在生产设施方面,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问题。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加大投入,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要根据当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良好互动。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很重要。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还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政策环境。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资金保障方面。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通过乡村振兴基金、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为乡村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信贷支持力度。要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扩大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的合规抵押贷款规模。同时,引导保险机构持续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并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专属保险产品。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要不断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同时,新媒体也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要发挥新媒体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效的途径。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以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均衡配置和产业协同联动为目标。关键是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并轨与标准统一,切实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要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返乡人员愿意回、留得住、发展好。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加强顶层机制设计、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金保障、加强文化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才能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朱继绪、陈晓诗,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