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明说文娱> 文娱现场 > 正文

带着歌声去远行

来源:光明网2025-11-07 08:14

  福州的三坊七巷,在黛蓝色的天幕下舒展着明清的古韵和鲜活的烟火气。在古迹“泔液境”旁,纯净的和声让熙攘的人流不禁驻足——那是人声模拟的“鼓点”“贝斯”等多声部和声,交织成无乐器伴奏的空灵乐章。驻足的观众中,有人举起手机灯光轻轻摇晃,有人随着旋律双手打着节奏,有人悄悄抹去眼角泛起的泪珠。演唱者是几位身着统一服装的视障人士,他们手挽着手,面带微笑,这便是全国首支视障人士阿卡贝拉演唱团“看到”组合,一群用音符绘制光明地图的追光者。

  “70后”不善言辞的林鹏,“80后”爱说爱笑的陈金灿、梦幻开朗的黄延平,“90后”女侠似的李艳冰、沉默寡言的陈炎明,还有“00后”活泼可爱的林朵、慢条斯理的严冰灵、安静好学的黄梓桐是目前组合中的主要成员,他们中有人从未见过色彩,有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陷入黑暗,但音乐,成了他们共有的第二双眼睛。

  “看到”组合的创始人之一黄延平感慨:“组合成立16年来,演唱团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个组合名字所承载的愿景从未改变:透过音乐“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视障群体的潜能与价值。

带着歌声去远行

2025年5月1日“看到”组合举办“带着歌声去远行”武夷山空谷回响专场音乐会。

  破茧成蝶,在命运的阴影里“逐梦”光明

  阿卡贝拉是一种完全依靠人声模拟各种乐器的演唱形式,对健全人已是挑战,对视障者更是难上加难。“看到”组合的排练靠的不是乐谱,靠的是每位成员的耳朵反复听辨音准;每一次黄延平都会将写好的作品一字一句地唱给队友们听,十六年来从未间断。摸不清和声的配合,他们就靠无数次练习将每个音符刻进肌肉记忆;伴奏调试时,他们依赖语音播报软件,在鼠标移动的“滴答”声中艰难定位目标选项。排练厅里,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可能导致视障队友碰壁;一段复杂的和声,通常需要数十遍磨合才能达到默契。每一次咬牙坚持的声乐训练,每一回倾听队友的呼吸声,每一滴因突破自我而流的汗水,都是他们向命运发起的无声宣言——生命的意义从不在于完美的躯壳,而在于心灵深处发出的生命力和最强音。

  在命运的转角和暗处,他们各自演绎着生命的主角。林鹏在演出中负责男高音以及部分歌曲乐器的奏。他从盲校开始学习钢琴,老师手把手教授指法和琴键位置,他再通过千万次复练将碎片化的音符串联成乐曲;陈金灿的眼睛是先天性失明,但他喜欢大说大笑,大嗓门儿像个相声演员。他在演唱团里担任男低音声部和主唱,也时常用幽默的话语活跃着演出时的现场气氛。黄延平在组合中主要负责创作,他曾用一年时间黑灯瞎火“恶补”高中课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最终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音乐表演。他追求“完美主义”,指尖跳动的每一个音符都不允许出错。李艳冰的视力是慢慢下降的,五年前,她仅存的视力因为青光眼病情加重而最终消失,“看到”组合的温暖,让她重新振作起来,她负责演唱团的女高音的声部,也因为说话语速快被称为“李快嘴”……他们或许失去了健全的身体,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念。视力障碍束缚不了他们追寻梦想的脚步,命运的考验反而淬炼出更加坚韧的灵魂。

带着歌声去远行

2025年8月“看到”组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会演。

  面对镜头,用直播打破距离的围墙

  这些年来,为了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像他们一样的视障群体,“看到”组合尝试用网络直播和户外演出的方式获取更多发声的机会。尽管眼前的世界模糊不清,但他们坚持用声音传递热爱。

  2022年4月,他们将部分演唱片段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试水”,起初浏览量并不可观,捧场的多是组合成员的家人和朋友。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5月,一条由组合成员翻唱的《新白娘子传奇》插曲《渡情》的短视频“一夜爆红”,在抖音收获近30万点赞、20万粉丝,短视频总浏览量超1亿次。这让“看到”组合看到了音乐梦想的新可能,他们敏锐地抓住这波流量,于是在“看到组合”的抖音号上保持着每周二、周四、周六三场直播,还陆续接到了一些商演的邀约,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问候也纷至沓来。

  2023年的9月,他们勇敢地开启了户外演出。第一场表演让他们感觉很忐忑。总是担心别人会用怜悯的目光来看待街头演出。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观众对组合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当阵阵掌声将他们包围的时候,“看到”组合知道街演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们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勇气和光亮。

  为了跟上时代的浪潮,“看到”组合的成员们不断解锁新的技能,刻苦学习独立操作直播界面,不再借助他人辅助独立完成演出。在上万人的直播间里,他们恣意率性,跟着感觉自在地歌唱,他们分享音乐进展、传递人生感悟、讲述励志故事,用音乐和幽默感染观众,以真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作为特殊的交流空间,直播间成了“无障碍通道”,有视障网友询问生活困惑,他们就用自己的账号耐心回复;有刚起步的视障歌手请教设备问题,他们便分享技术方案和成功经验,这些用读屏软件一字一句敲出的回答,传递着比文字更深切的温度。

  而评论区里,观众们鼓励、赞叹的留言几近“溢出”屏幕,虽然无法直接看见这些文字,但来自粉丝们的肯定依然成为他们面对镜头的信心和底气。

  众心承载,在生命的裂缝中播种希望

  回望走过的路,“看到”组合正被越来越多人所“看到”。这份沉甸甸的梦想也一直得到尽心竭力的支持。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朱伟贤也是“看到”组合的一双明亮的眼睛。虽然他腿脚不便,但是坚持负责“看到”组合的后勤工作。在拍摄作品时,他是看到组合的"专属摄影师",负责拍摄剪辑记录他们的音乐生活日常;在直播时,他是组合的"专属导播",负责布置操作直播间,朗读公屏消息。外出街艺表演时,他是他们的"专属司机",带着大家和音响设备出没在福州的各个演出点。他们的善意如同春日的微风,轻轻托起视障者心中跃动的音符,将那些曾经飘渺的憧憬,一一编织成可触碰的旋律。

  一直以来,“看到”组合坚持以公益表演为主,为高校、社区、部队和乡村送去歌声。他们在夏日走进社区舞台用音乐“送清凉”,在寒冬以温暖励志的歌曲鼓舞更多盲人大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在开学季还为福州一所小学送上了特别的“开学第一课”……他们坚持用自己的歌声,用励志的“追梦”故事,将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传递、分享给社会。(博雅)

[ 责编:王恩慧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