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大会期间,北京市广电局进行了系列成果发布,成果涵盖“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超高清全产业链升级、“京琅琊”人才品牌等,吸引行业和媒体广泛关注。“首都广电” 持续对相关成果进行跟进报道,快来一起追踪这场视听盛宴的后续精彩!
10月28日,在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沙龙”上,北京市广电局现场发布《2024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才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当前5G、AIGC、元宇宙等新技术正加速重构视听产业生态,人才已成为驱动“北京大视听”创新突破的核心引擎。研究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基于行业统计公报和大量走访调研,形成了这份既反映北京视听人才动态、又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引的重要文件。


数据显示,北京地区视听行业2024年总收入达5540.76亿元,较2021年增长24.5%,实际创收突破5091.81亿元,连续四年稳步上扬。产业规模与发展质量实现双优,为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视听行业以占全国1/10的人才总量,创造出超1/3的行业营收,人才贡献率持续攀升。


在人才结构方面,2024年全市行业从业人数为10.33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5.18%,远超全国7.4%的平均水平;本科及大专学历占比78.92%,形成“高学历主导、专业化支撑”的人才格局。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青年从业者占比60.07%,36-50岁中年骨干占比34.5%,人才梯队呈现经验与活力兼备的发展态势。

岗位结构显示,北京地区人才正逐步向“经营与管理并重”转变。经营岗占比39.9%、管理岗占比31.0%,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7和15.3个百分点。专业技术岗占比28.3%,重点聚焦超高清、AI、元宇宙等前沿领域。

空间布局上,视听人才分布构建了“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区域协同体系。朝阳区、海淀区作为核心集聚地,合计承载全市73.2%的行业人才。其中,朝阳区汇聚了53.7%的播音主持人才与36.8%的艺术创作人才;海淀区拥有近半数(47.1%)的工程技术人才;西城区以57.6%的新闻人才占比,凸显主流舆论阵地功能;怀柔区与通州区则在特定领域显示出差异化发展潜力。收入方面,2024年20万元及以上高收入群体达6.18万人,较2022年增长24.7%。


白皮书同时指出,新兴领域人才缺口成为转型期重要挑战,“学习能力”“政策合规能力”“新兴技能掌握度”等软实力需求日益突出。AIGC、元宇宙等前沿领域人才不足,新兴职业人才储备相对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政策与生态叠加释放出战略机遇。《北京大视听人才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将进一步打通“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场景,为人才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


根据分析预测,未来五到十年,数字化转型、媒体深度融合和技术创新将成为驱动人才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综合素质将成为行业竞争的第一要素。

立足“十五五”人才规划,北京市广电局将锚定“二三四”工作定位,坚持党管人才、服务中心、系统思维与问题导向,以培育卓越文化人才队伍为核心,着力实施“京琅琊”人才领航工程、首都广电全媒体焕新工程、精品文艺创作人才培育工程、科技创新人才攀登工程。

“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广电局计划选拔75名“京琅琊”人才,新建50个“名家工作室”,评选50个人才基地,提供2000人次以上的实训就业推荐,轮训人次预计达到1.5万,致力于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科学、创新强劲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作为全国视听产业的核心阵地,北京肩负着培育高素质人才、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白皮书的发布,为促进全国优秀视听人才集聚北京、共同推动中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