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考工记》走进电影工业
首页> 文娱频道> 明说文娱> 文娱现场 > 正文

《中华考工记》走进电影工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10-12 21:51

  10月12日,《中华考工记》电影工业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并在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从皮影戏到数字动捕,从手工雕刻到AI生成,工具随着时代变化,但中国人对完美影像的追求始终未变。

《中华考工记》走进电影工业

海报。节目组供图

  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带领观众一同深入4部国产大片的制作现场,聚焦中国现代电影产业科技应用成果,从实体造景到数字虚拟,从重工机械到AI算法,揭秘工业力量如何重塑光影魔法。

  舞台上,《蛟龙行动》里“龙鲸号”1:200的模型首次公开亮相,完全还原了拍摄中那艘巨型置景潜艇的所有细节。

《中华考工记》走进电影工业

剧照。节目组供图

  《流浪地球2》的震撼场景背后,是中国工程机械实力的集中展现。影片累计投入42款共61台重型设备、400余套精密零部件,并配备了319名专业技术人员,从设备定制、生产制造、特种涂装到现场执行,实现了全流程的专业保障。

  在拍摄电影《东极岛》的过程中,水下摄影团队实现了一次技术跨越。一款自主研发的水下摄影机器人能够实现360度全姿态精准控制,成功完成了影片中一镜到底的潜水寻宝等高难度镜头,其成像稳定性甚至超越了人类潜水员手持拍摄的效果。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宏伟的炼丹炉,涉及天元鼎独特状态的镜头就多达150个,由57家视效公司共同完成。这部创下150亿元票房的动画电影,幕后是近140家公司、4000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业化协作的结果。

《中华考工记》走进电影工业

剧照。节目组供图

  如同《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的分工制度。当“哪吒”在海内外银幕上一飞冲天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一套精密如钟表齿轮的协作网络。(记者 沈杰群)

 

[ 责编:董腾飞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