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革命遗址,文物和纪念设施上,同时深刻地反映在精神层面的革命精神、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中。教师应将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等融入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动力。
红色文化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因此教师在高校进行管理时,能通过带领学生学习红色历史,使学生能够感悟信仰的力量,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生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斗争精神、创业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是激励青年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激发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斗志,增强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的韧性和担当作为的勇气,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具备追求卓越艰苦奋斗的品格,并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红色历史中涌现出的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服务集体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学生管理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能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共处、团结友爱的班风与学风,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之中,通过主题班会、党建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信仰力量、厚植家国情怀。进行教学时,教师借助公众号为班级中的学生推送红色党课微视频,让学生感悟红色人物的事迹,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教师带领学生在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以及各类社团中设立“红色先进岗”,选拔一些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播员,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亲身体验,并且自觉传播红色文化,并在旅行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此外,还可以定期在这些组织中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竞争与合作中,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鼓励各组织之间进行红色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策划和组织大型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文化节等。在活动筹备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还能从不同角度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利用组织的力量,与校外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之心。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强化组织的育人功能,使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组织中落地生根,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在校园公共空间打造红色文化主题长廊,通过雕塑、景观,建设红色书院、红色影院为学生提供可随时可感、可学的红色环境,通过定期举办红色主题艺术节、话剧展览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通过运用艺术的方式再现红色历史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红色文化更好地在校园中传播。除了校园内的文化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让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等地,为居民和老人讲述红色故事、表演红色主题的文艺节目,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能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调研与研究活动,引导学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红色文化发源地、革命老区等,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会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不仅能丰富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还能锻炼他们的调研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结合红色文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如设计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游戏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又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情感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革命老区和红色教育基地,从而开展浸润式的研学实践,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实现身临其境的“情感共鸣”,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自觉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将一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落实到实处,既能实现红色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功能”,通过对革命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帮助学生能够树立理想的信念和培养爱国情怀,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能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祖国的发展大局相融合,形成服务基层奉献乡村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追求。
针对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参与,并且能够实现精准化培训的教学目标。在参与教师创设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针对城市规划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坊,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自觉将红色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明确自身的使命,积极传播红色传统文化。
教师充分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支教助学、产业调研政策宣传和技术帮扶活动,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自觉推进创新项目,在革命老区和乡村落地转化并积极宣传,并推荐一些优秀毕业生参与。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乡村振兴助理员等专项计划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教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树立投身于乡村建设的理念,应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身的力量。
作者:汤平,武汉东湖学院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