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7月24日起,北京密云地区遭遇强降雨,针对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精准预报预警、全域拉网巡排查、重点区域点对点“叫醒”“叫应”、24小时应急值守等举措,将防汛减灾责任落实落细,全方位筑牢持续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安全堤坝”。
加强监测精准预警,持续“叫醒”“叫应”
密云分局成立“防汛应急支援队”,构建“1+13+64”扁平化地质灾害防汛指挥体系,打造一线33人、后备31人的精锐防汛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网络,举全局之力,做好密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专人严守岗位,全天候紧盯“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指挥系统”动态,一旦监测到临灾预警或接收到市灾防所风险提示,立即通过工作群实时推送、点对点“叫醒”“叫应”等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叫醒各级防灾责任人。7月24日至28日,分局联合密云区气象局发布6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并累计转发13期市灾防所提供的地质灾害风险研判专报及预警建议专报,“叫醒”“叫应”属地镇村三百余次。
科学指导转移,拉网式排查地灾隐患
密云分局按照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期间人员避险转移指导意见》,科学指导属地镇村开展避险转移工作,全区累计转移4205人次,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分局会同市矿研所应急调查队、属地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189名村级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公路巡路员、景区安全员,利用降雨间歇期持续开展“拉网式”巡查排查,实现降雨集中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全覆盖排查,累计出动千余人次,共计排查两千余处隐患点。
应急调查队员利用降雨间歇期开展应急调查工作
强化汛期应急值守,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分局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各级负责人、相关科室人员、各规自所、防汛应急支援队在岗在位在责在状态,市矿研所应急调查队在属地备勤、值班值守,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响应、及时处置,严格按照区级防汛应急预案及密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分管负责人进驻区应急指挥中心,会同区相关部门联合调度。分局以24小时待命的严防状态,紧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各部门及各镇政府上报灾险情信息,做好信息报送,应急处置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无人机巡查隐患,科技赋能筑牢地灾防线
7月28日,自然资源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专家组赴密云区地质灾害防治一线,携带便携式无人机、专业级激光雷达及倾斜摄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边坡雷达,赶赴密云石城镇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无人机通过高空巡航、多角度拍摄、实时图传等功能,精准捕捉山体裂缝、坡面渗水、土层松动等细微变化,并将影像数据同步回传至地面监测平台。相较于传统人工排查,无人机巡查不仅覆盖范围更广,还能快速抵达人员难以到达的陡坡、密林等盲区,极大提升了隐患排查效率和精准度。
无人机高空巡航
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副司长李晓春、密云分局局长武小琛、自然资源整治修复中心主任华金玉前往石城镇中心小学避险转移场所检查避险转移工作
下一步,密云分局将聚焦“监测、预警、响应、转移、排查”五个环节,坚持“实时、精准、高效”三个标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确保密云区安全度汛。
本内容由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地质勘查管理处、市地勘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