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7月26日夜间至27日凌晨,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密云、怀柔、延庆等多地相继出现洪涝灾害,并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市地勘院严格落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统一部署,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保障受影响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压实责任链条,加强统筹协调
北京市地勘院将“首善标准”全面融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地质灾害防治“1+15+63”工作体系,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要求各级部门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为高效处置此次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防御响应机制。截至目前,共派出31人进驻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及各分局值守备勤;派出应急调查队42组95人火速驰援密云、怀柔、延庆等受灾区域,利用降雨间歇全面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隐患排查工作,累计完成119处各类隐患点排查。全体应急调查队员在岗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调查组、预警组、应急监测组等各类专业工作组主动作为,全力做好市区两级技术支撑工作。带班领导、预警值守组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传达畅通无阻。
市地勘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连刚到市灾防所指挥调度,市灾防所党委书记、所长赵亚林主持召开调度会
加强监测预警,科学会商研判
降雨期间,市地勘院通过决策指挥系统平台报送雨量、土壤饱和度、监测视频、降雨落区等监测信息154条,为动态研判提供数据支撑。针对跨境流域及密云、怀柔、延庆等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开展研判分析,形成专报8期、预警产品5期,科学动态评估灾害风险,及时调整防御重点和应对措施,为精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累计向各区发布泥石流单沟预警9次,涉及泥石流隐患点113个,并全部进行点位“叫应”,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技术人员在值班值守
技术人员开展应急监测
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技术
发挥技术优势,高效响应处置
27日8时,自然资源部启动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御三级响应后,市地勘院灾防所立即派出4名应急队员,会同自然资源部驻守专家对延庆小川险情开展应急调查。本轮降雨中发生的地质灾害,均第一时间集结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开展应急调查,并在门头沟妙峰山崩塌区域利用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应急监测设备持续监测20小时。同时安排5名队员携带8台便携式无人机、2台专业级激光雷达及倾斜摄影无人机赴密云执行航飞任务,最大限度提升风险识别和防御响应能力。
自然资源部驻守专家赴延庆区指导现场调查
技术人员开展应急调查
下一步,市地勘院将从组织领导、风险研判、巡查排查、协作联动、值班值守、监督考核、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力筑牢汛期地质安全防线。
本内容由北京市地勘院、地质勘查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