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记者王恩慧 董腾飞
壤塘,意为“财神居住的地方”,素有“文化原乡 福地壤塘”美誉。4月29日,第二届“文化原乡 福地壤塘”2025北京行活动开启。壤塘500余种工艺美术精品、文创产品亮相北海公园,与观众见面。这是继2024年后,该活动第二次落地北京。
相较于2024年的200余件展品,今年规模扩大至500余件,品类拓展至22类。展品涵盖壤塘绘画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编织印染工艺、堆(刺)绣工艺、木(石)雕工艺等代表性精品力作。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携精湛技艺来到首都,以活态展演形式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让观众能直观感受工艺美术精品的制作过程,增加互动体验。现场展示唐卡绘制、手工编织等技艺,解答观众疑问,将传统工艺的温度与匠心传递给每一位观众。第二届“文化原乡 福地壤塘”2025北京行展览将持续到6月3日。
此次展出,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卡+瓷绘”创新系列作品。十余位唐卡画师驻场景德镇三年,将矿物颜料与高温瓷绘工艺结合,创作《千手千眼观音》瓷板画系列。此外,“现代设计+传统文化”版块,将唐卡的绚丽色彩融入日常饰品,把藏式编织的精美纹样化作时尚包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更让年轻观众眼前一亮。
据了解,壤塘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省州非遗代表性项目上百个,建立传习所47个, 在上海、温州、景德镇等地建立飞地传习基地23个。从2010年壤塘县首个觉囊唐卡传习所创办至今,其成功经验点燃了非遗传承的“星星之火”,激发了当地民众对本土文化发展的信心。如今,藏医药、金工、梵音、陶艺等20余个非遗传习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展现出“燎原之势”,培养了上千名乡村人才。勇立时代潮头,古老的民族技艺不断创新升级。这些乡村人才以非遗赋能,带领乡亲们在川西高原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