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日报》与《辽宁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首页> 专题频道> 国内专题> 2024携手奔赴现代化的明天> 本期导读 > 正文

《光明日报》与《辽宁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来源:光明网2025-04-14 10:14

  【携手奔赴现代化的明天】

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辽宁日报、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说起辽宁,人们总有一种深切的期待:它曾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有着“中国装备看辽宁”之说。然而,老工业基地也曾一度发展放缓,急切地盼望着重振雄风……

  如今的辽宁,又是何等景象?

  走马辽宁,调研组发现,这里处处透着惊喜!特色文旅,让皑皑白雪变成了哗哗白银;产业升级,让老工业基地澎湃新活力;环境优化,让“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了永远的过去。

  攻山头、打硬仗、破梗阻,扭转了经济总量全国排名持续下滑的局面,辽宁,正在经历一场“质”变!

  春翩然来了!沉睡了一冬的黑土地醒了,黑油油的泥土尽情地沐浴着阳光、吸吮着春雨,透出了勃勃生机。

《光明日报》与《辽宁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图为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项目。辽宁日报记者 查金辉摄

  盘活资源,游客多了

  一见到调研组,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便抛出几个数: “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6.5亿人次,带来6300多亿元收入。”

  自然的馈赠、文明的印记、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累……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用好盘活?辽宁这些年可下了大功夫!

  一路走一路看,这番“功夫”处处得到印证。

  “进入冬天到现在,几乎没有空房!”在本溪花溪沐枫雪温泉旅游度假区,品牌部总监薛萌向调研组展示订房信息,“还有好多外地回头客呢,滑完雪再泡个温泉,贼拉‘上头’!”

  说到辽宁吸引游客的秘诀,沈阳市副市长、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刘克斌给出了一个数字:42。

  他解释,沈阳位于北纬42度黄金雪带,玩冰戏雪体感舒适,发展冰雪旅游“再合适不过”。

  “这是我们的天然IP。但光靠‘老天赏饭’可不够。”刘克斌告诉调研组,2025年春节假期,仅沈阳市就推出了6大主题200多项文体旅活动,想方设法把人留下来——有“沉浸式”,坐近百米雪滑梯直达温泉这样的新鲜体验;有“运动系”,雪地踢足球、湖畔看冬捕这样的动感项目;还有“组合拳”,“冰雪+灯会”“冰雪+美食”“冰雪+文博”“冰雪+购物”这样的多元业态……

  如果说自然禀赋与创新体验是吸引游客的“敲门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历史资源,则是辽宁让“流量”变“留量”的底气。

《光明日报》与《辽宁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资料图片

  “实在太忙了!每天接待十几批研学团,我们12个讲解员连轴转都应付不过来!”在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尹旭宏一边整理讲解设备,一边快步走向下一批观众。

  “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牛河梁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史1000多年的空白!去年,以牛河梁为代表的红山文化被正式写进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研学团暴增三倍。前不久我们接待了7个省份的学生,你瞧……”

  顺着尹旭宏手指的方向,一群学生正簇拥在玉猪龙展柜前,兴奋地打量这件蜷身若环、首尾相衔的碧玉神器。

  “除了溯源文明根脉,更要激活红色基因!”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鹏说,“咱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作为东北抗联长期活动的重要区域,辽宁大地留下了太多重要的地标。省里专门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对多处遗址遗迹保护管理进行了提档升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修缮后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邓铁梅司令部旧址、杨靖宇抗联统战大会遗址,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流下感动的泪水……

  “辽宁的文化打卡点,实在太多了!”张鹏如数家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抗战三部曲收官之作话剧《天算》近期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好评如潮;辽宁芭蕾舞团的原创舞剧《七夕》正在厦门、广州、上海等地巡演。《天鹅湖》《八女投江》等经典剧目也邀约不断、常演常新。“艺术院团创作热情高涨,文化市场铺得开叫得响!”

  辽宁不但文艺底蕴深厚,也是我国著名的体育大省。

  “一二三四,我爱辽篮!”辽宁体育馆内,大学生吕晓轩裹着“辽篮必胜”的围巾,吼得山响。

  声浪一波接一波,巨型屏幕上,辽宁男篮奋勇拼抢的照片一帧帧闪过……

  热的可不止场内,瞧瞧场外,也是一派繁忙:烧烤店里挤满了人,电视直播俨然成为比赛“第二现场”;便利店冰柜推出的“夺冠限定”汽水,引来打卡热潮……

  在不久前落幕的2024-2025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上,辽宁女排不屈不挠,获得季军。

  2024年,辽宁男篮CBA三连冠、大连英博队冲进中超、辽宁女足成功升入女超。在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女足冠军由辽宁队获得……

  辽宁“三大球”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辽宁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辽宁体育产业每年的增加值都在400亿元以上。单是辽篮就延伸出一条“体育+”的新产业链——2024年主场比赛日,沈阳奥体商圈餐饮业客流、销售额增长均超过了30%,就连冰雪运动场馆预约量也随赛事周期在波动上涨。

  “从前游客‘点一脚就走’,现在嬉冰雪、泡温泉、看展览、观比赛,没个一星期根本玩不透。”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任鹏说,“辽宁集聚文化的魅力、体育的活力、旅游的张力,正在向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目标迈进!”

  升级产业,筋骨壮了

  “8.6万!”

  一路采访,调研组在多个场合听到这个数字。“前些年,人口不断外流,我们心里难受啊!现在终于止住了,仅2023年,人口就净流入8.6万。”任鹏说。

  回首过往,这里是一片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24项安排在辽宁建设。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上千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诞生在辽沈大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步伐的加快,全国各地奋勇争先。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白山黑水锻造出的不服输的劲儿再次激发出来了。

  “气温跌破-20℃了,户外无人驾驶牵引车极端天气数据采集的好机会来了!”2025年2月,春节过后的一次低温,让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研究院院长吕祥仁的心热了起来。旋即,一场忙碌开始了……

《光明日报》与《辽宁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禾丰公司厂区内工作场景。辽宁日报记者 万重摄

  新松是中国首个工业机器人诞生地,移动机器人一直是其看家本领。“可市场上哪会有一招鲜、吃遍天?”吕祥仁表示,“咱不在低端市场卷价格,而是要让高端产品占大头!”

  不断梳理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从三张专利创业到三大类产品领先国际,今天的新松,产品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它,只是辽宁企业“向高看、向远生”的代表之一。在众多企业齐心协力下,2024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新动能往往脱胎于旧动能的转变,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可以再次成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宋帅官说。

  调研组来到锦州汤河子工业园区时,中信钛业的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技术带头人吴琼的手指放在键盘上有点抖,屏幕上的数值在跳动,纯度一点点逼近99.9%。

  “成了!”一声欢呼,掌声随之而起。玻璃器皿内,高纯二氧化钛粉末在灯光下泛着银光,这项突破,让锦州在全国有色金属版图上刻下了自己的坐标。

  和吴琼一样激动的,还有他在园区里的老搭档甄雷。

  “有了这么高纯度的二氧化钛粉作原料,咱的海绵钛也能再上一个档次了,造出来的硅晶不更牛了?!”

  甄雷是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每次上游产品迭代升级,都是他最带劲儿的时刻。

  “都知道我们这的硅晶很厉害,背后可离不开园区里的‘一盘棋’!”汤河子工业园区负责人李志新把调研组带到沙盘边上,“这家供铬,那家供钼,还有那边两家供的高钛铁和钨……115家企业,就像元素周期表,精准归位、协同发力!”

  汤河子的蝶变正是辽宁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辽宁绘制了一幅“共享智造”的“作战图”: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全省组建了20个重点实验室群,集聚了各类平台962家。

  “向智能升级,向绿色迈进,着力构建具有本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辽宁这股子劲儿,足着呢!”在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异冲看来,辽宁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不服输的,何止是工业!

  在夜市嗦着鸡架,这份“生活气”是小鸡架赋予沈阳人独有的满足,更引得不少游客慕名来品尝。

  网红小鸡架,背后是沈阳的畜牧大产业。

  从活鸡依次上挂,到最后只剩鸡架,整个过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调研组刚踏入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屠宰车间,就被眼前的场景吸引——分割、切块、装袋,30多道工序后,鸡腿、鸡胸肉等产品整齐地码放在成品区;称重式分级机精准分类,几乎不需要人工挑拣。

  “我们的一条龙产业链涵盖饲料生产、孵化、养殖、屠宰、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业务环节,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禾丰食品总裁邱嘉辉自豪地说。

  “沈阳的数字化养殖企业已超千家,畜牧业从家庭副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形成集畜禽养殖、屠宰分割、深加工于一体的畜牧全产业链。”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老工业基地用“数字大勺”翻炒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滋味。

  “产业兴旺了,动能强劲了,想回来的人可不就越来越多?!这两年,辽宁高技能人才净增‌12.1万人。光2024年,就有近七成省内高校毕业生留辽就业,省外高校来辽就业的毕业生也增长了10%。”宋帅官说。

  优化环境,投资来了

  12家央企,1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160亿元!

  3月初,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上敲定的这批“成果”,让辽宁干劲儿更足了!

  “从去年到现在一顿忙活,北京的科技公司投资300亿元在沈阳搞项目,长三角的企业新增投资92亿元,启动产业园二期建设,还有外商增资200亿元,现在也在做后续配套……”辽宁省商务厅招商合作处副处长周界彤整了整手里的一摞材料说,“企业和项目就像‘候鸟’,哪儿生态好,就往哪儿‘飞’。”

  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剑说:“以前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我们心里不得劲儿。是啊,发展落后了,营商环境也没跟上,客商可不得走嘛?!痛定思痛,必须得改!”

  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省级层面的营商环境法规;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1066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效果咋样?企业和群众说了算!

  当着调研组的面,北京博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路新点开了一条语音消息:“你们那项目快开工了,头绪多,有啥事儿随时招呼,我们上门做好服务!”

  “这是沈阳市发改委总工程师王忠宝发来的,他对口服务我们公司。”钱路新扬了扬手机,“如今在沈阳创业,主打一个踏实省心!”

  鞍山市餐饮店店主祁娜的创业经历,“省心”得超出她想象。

  当初办营业执照时,她心里犯嘀咕:“不托关系,能办成事吗?是不是该走动走动?”

  她把心思说出来,朋友们都拦她:“现在办事指南比导航还精准,你折腾啥?”

  将信将疑的祁娜走进政务大厅,工作人员递上的《办事不找关系指南》让她大开眼界——从材料清单到流程图解,甚至连“易踩坑提示”都标上了。

  仅用47分钟,祁娜就拿到了执照,还收到“小微企业礼包”申领提醒,“又能帮我省两万”!

  指着柜台上的“好差评”二维码,祁娜告诉调研组,以前是求着政府办事,现在是监督政府办事。但凡诉求合理,投诉反映的事指定能有个说法。“你说就这环境,谁还费劲找关系啊?”

  “风气正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自然越来越足!”辽宁省数据局(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杨松涛说,辽宁的改变,正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2024年,辽宁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3.1%,活跃度首次超过全国水平;全省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满意度达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90%;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81.6分,首次高于全国水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杨松涛说,“东北的胸怀就像东北的大地,有了这样的胸怀,何愁东北不大踏步赶上来?!”

  (调研组成员:辽宁日报记者明绍庚、董翰博、孙大卫、王笑梅,光明日报记者雷柯、刘勇、王鲁婧、贾月洋、崔兴毅、刘梦、王忠耀)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4日 01版)

  往期回顾

  《光明日报》与《新疆》合作采写报道《你知道吗?“村BA”冠军队来自咱的新疆!》

  《光明日报》与《南方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攀升,持续攀升,广东外贸好劲啊!》

  《光明日报》与《河北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改进,不断改进,河北营商环境大跃升!》

  《光明日报》与《贵州日报》合作采写报道《让这泼天的青绿,永不褪色!》

  《光明日报》与《黑龙江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新!创“新”美了黑龙江》

  《光明日报》与《宁夏日报》合作采写报道《你涨,他也涨,那彩礼咋能不高?你降,他也降,这日子咋能不好!》

  《光明日报》与《新华日报》合作采写报道《那条江,让它分了南北 这条“路”,使它浑为“一体”》

  《光明日报》与《兵团日报》合作采写报道《西陲,那一株株劲挺的“胡杨”》

  《光明日报》与《解放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民生点滴事,都挂心头!》

  《光明日报》与《甘肃日报》合作采写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

  《光明日报》与《农民日报》合作采写报道《瞧,内蒙古有了新“三宝”!》

  《光明日报》与《山西日报》合作采写报道《这天量关注,山西怎么接》

  《光明日报》与《苏州日报》合作采写报道《苏州为什么这样“能”》

  《光明日报》与《四川日报》合作采写报道《四川这首“快慢变奏曲”,要得!》

  《光明日报》与《福建日报》合作采写报道《这“山海经”,高腔亮嗓唱了四十余年……》

[ 责编:廖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创新带动技术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堰商汇”数智亲商服务平台,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以高质量服务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06 18:06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