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百年古韵丁香,千年文脉流芳。4月11日,由总台文艺中心和总台北京总站共同打造的《诗承古今·雅聚宣南——2025百年丁香诗会》在北京市西城区正式开幕。以“诗承古今·雅聚宣南”为主题,诗会以花为约、以诗为媒,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化场域,让众多诗歌爱好者在香满京城的四月欢聚一堂,重温经典诗篇,致敬文人先贤,聚焦新生力量,演绎现代诗作,共襄一场诗歌艺术的创作盛事。
致敬先贤,聚焦当代,创新文艺形式赋予诗词文化时代活力
鲁迅先生曾对青年寄予厚望,他说“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自《2024年百年丁香诗会》成功举办并发布“第一届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以来,各界诗歌爱好者踊跃投稿,部分优秀作品还在诗会上进行了展演。比如,由青年演员邓为与北京电影学院播音系的学生们一起朗诵的《报国寺遇旧书市》《长相思》,由青年演员王星越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朗诵的《宣南新韵》《定风波》,都让现代诗词与经典诗作在同频同韵下,焕发出来自岁月的灵感与源自新生代的生命力,通过古今诗意的碰撞架起发展的桥梁。
与此同时,诗会也注重将古典诗词进行现代化诠释与年轻态表达,让文学与艺术进行双向赋能,让传统文化落地,让诗词文化真正“活”在当下。和着悠悠琴声,导赏官张光北在《借我一缕香》节目中,与陶澍、林则徐、龚自珍等历代诗人隔空对话,缕缕诗香古韵背后是宣南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诗歌跨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由导赏官郦波与菜场作家陈慧、农民诗人韩仕梅、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中心学校的师生们共同带来的音诗画《写在大地上的诗》,完成了对普通人“诗心”的质朴表达,也见证了中华诗脉在街头巷尾的温馨蔓延。
以春日为题,《2025百年丁香诗会》既歌颂人生,也歌颂梦想;既致敬文学先贤,也致敬当代各行各业中的蓬勃力量。由配音演员吕艳婷带来的配乐朗诵《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再现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突破精神,也借国漫的崛起与复兴,表达了所有中国电影人如春日一般的生命力。由演员于适带来的情景诗朗诵《将进酒》再现了李白的诗意豪情,由演员那尔那茜带来的歌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让海子的梦想穿越时光依旧浪漫……创新的节目形式不仅使诗词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注脚。
“诗承古今 雅聚宣南”,唱响诗意西城新篇章诗意延续
明清时期,每年暮春时节,京城法源寺丁香盛开,文人雅士便会聚集于此,吟诗作赋、莳花抚琴,一派风雅盛景。1924年,诗人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泰戈尔来到法源寺,赏丁香、观古刹,又让丁香诗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段假话。时光流转,又逢丁香盛开之时,《2025百年丁香诗会》的举办让亘古的诗情与诗心延续流芳,更让宣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诗意长河中尽情舒展。
当观众沉浸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下的激烈碰撞中时,《2025百年丁香诗会》也借着中华诗词的意蕴向着更广泛的受众辐射。截至2025年4月12日12时,《2025百年丁香诗会》在央视文艺、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央视频端内央视文艺、CMG音乐账号,端外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11个平台央视频第三方平台账号同步分发,北京西城与北京发布的微博、抖音等主流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全网总观看量达2360.2万。全网话题#丁香新韵诗动青春##2025百年丁香诗会#等各类话题阅读总量累计超4亿,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120.6万。#丁香新韵诗动青春#、#百年丁香诗会#、#赏一树丁香吟一首诗#等相关节目话题登上各大媒体热搜榜单。网友纷纷留言表示,“丁香其味香甜久不易散,而诗词韵味更盛让人久难忘怀!”
诗会落幕时,主题曲《我从诗中来》的歌声余韵悠长——“永恒者 惟有诗歌”,正道出了文化传承的真谛。真正的传统不是静止的遗产,而应是流动的江河;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而应是活在当下的实践。《2025百年丁香诗会》用诗意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当中华诗词与当代生活真诚对话,文化自信必将借着文艺的东风,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