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短视频直播平台不仅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载体,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渠道。如今,使用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已然成为一种新选择。
日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面向全国的线上问卷调查,共有10828人参与。基于问卷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学无界,共此间:短视频直播与知识学习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举办研讨会。《报告》显示,10828人里有9729人曾使用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占受访总人数近9成(89.85%)。
“短视频直播平台直观、好学、管用,可以作为创新性的工具,来了解、理解新知识和前沿知识,培养数字学习建构能力,通过持续学习重构社会。”研讨会上,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对《报告》结果表示认可。
殷陆君表示,用短视频直播进行科学科普,能够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科学技术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所以我们要当负责任的传播者、高能力的生产者、深情怀的奉献者;要传播真理、真知,防止伪科学、真谣言;要传播文化、文明,防止狭知识、多偏见;要传递真诚、真情,防止坏情绪、偏节奏。”殷陆君说。
《报告》显示,在所有知识创作者中,最受欢迎的三类知识创造者分别是专业科研人员(7052人次,约占65.12%),其次是分享科研科学知识的青年/青少年(5987人次,约占55.29%),以及教育工作者(5388人次,约占49.75%)。
专业科研人员是最受欢迎的知识创造者这一调研结果表明,观众对深度、专业的科学和研究内容有很高的需求。此外,分享科研科学知识的青少年创作者在未成年和青年受访者中具有极高的受欢迎程度,这表明知识创作不分年龄,有“干货”的知识创作者同样具有吸引力。例如,12岁的倪皓洋利用课余时间在抖音账号@好样说虫子 上传了700多条短视频,用镜头记录自己“找虫子、研究虫子”的过程,在抖音收获了70余万粉丝。
殷陆君认为,知识学习的大趋势是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互动化,因此应当鼓励更多有知识创作能力的人士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知识创作者。“我们应该以积极的状态,热切地投入知识传播工作,我们要做真理真知的传播者,科普的倡导者,新文化的实践者。”殷陆君说。(记者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