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在直播间里听名校大师讲课,成为当下一种流行的知识获取方式。
日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面向全国开展线上问卷调研,依据回收到的10828份有效问卷发布《学无界,共此间:短视频直播与知识学习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举办研讨会。
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表示,短视频直播在大众传播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知识传播方面,要利用好短视频直播把正能量传播到千家万户。
《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的学习效果方面,超4成用户认为短视频直播的知识内容提升了自身学习效率,近2成用户表示通过短视频直播可以学习到名校知识。公开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截至2023年8月,共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抖音分享前沿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平均每天有20万人次观看高校直播课;抖音上高校直播课观看总时长超过7350万分钟,相当于1.68万节课。
“如果孩子喜欢短视频直播这种形式,我们就可以用这种形式给他看恰当的知识,让优质知识内容启发孩子的兴趣,这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的。”研讨会现场,孙茂松拿“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举例。小时候,图灵的母亲给他一本书,他读后就对“生命本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年时的兴趣启蒙对他的影响十分深远,以至于他致力于研究机器与智能的关系。
短视频直播平台上,也不乏分享科研科学知识的青少年、青年创作者。这些年轻知识创作者在未成年和青年受访者中都具有极高的受欢迎程度,这表明来自同龄人的影响对于年轻人而言也是深刻的。例如,12岁的倪皓洋在课余时间在抖音平台利用@好样说虫子这个账号制作了400多条短视频,用镜头记录自己“找虫子、研究虫子”的过程,凭借自身对于昆虫的热爱以及知识面的广博,已在抖音积累了70余万粉丝。
“我建议用户使用短视频进行学习时兼顾系统性和灵活性,比如可以把一门课相关的短视频收藏起来,平台也可以基于用户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我觉得这样学习可以事半功倍。”孙茂松说。(记者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