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短视频直播让学习走向“数智化”。近日,清华⼤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向全国发起线上问卷调查,基于回收的10828份有效问卷发布《学无界,共此间:短视频直播与知识学习报告》(下称《报告》)并举办研讨会。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表示,短视频直播催生了新型学习方式——“数智化”学习,短视频直播平台与传统教育在知识传播领域形成互补关系。
祝燕南分析,从私塾、官学、公学到现代学校,教育方式的进步与知识积累和学科细分密不可分,更与传播方式同频共进。随着互联网视听领域发展,短视频直播成为新的知识传播渠道。
祝燕南表示,在以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上,知识内容涵盖生活百科、职业技能等实用型知识,亦包括天文、物理、音乐等专业型知识,堪称一所互联网学校。随着网络教学、网络知识传播与大中小幼儿教育、社会教育体系相融合,线上知识获取渠道与传统线下教育日益形成互补关系。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抖音双一流大学覆盖率增长至93.20%,一级学科覆盖率100%,共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抖音分享前沿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2023年9月,60余位院士研究员、高校教授、文化学者,围绕天文学、物理学、文学、经济学等十余个学科推出的106场直播公开课,累计吸引了超过5700万人观看。
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用户的内容偏好从休闲娱乐转向获取知识。过去,观看短视频直播常被认为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但《报告》显示,知识科普类内容受到近8成用户喜爱,超越幽默搞笑成为最吸引用户的内容类型。此外,艺术、传统文化、非遗等内容都受到用户喜爱。广泛涉猎、快速掌握、现用现学、现学现用,已成为当代人群汲取学识的显著特征。
祝燕南表示:“在‘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肯定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大科学时代必然是大学习时代。”他认为,科普教育是重中之重,网络学习渠道为提升全民科普能力建设、布局科普类学习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创作者是能够带来知识层次普遍提升的专业人士。优质知识类短视频直播有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记者 李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