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答嘴鼓、荷叶说唱等形式说唱新农村新故事;组织非遗传承人进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闽南曲艺;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模式……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通过抢救和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传承方式,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展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风貌,用文化自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健全保护体系,建立传习中心、示范点
集美区现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31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曲艺、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类别,其中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6项、市级非遗10项、区级非遗14项。
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中心腹地,集美区根据《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重点区域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结合辖区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比较集中和丰厚的区域,进一步拟定了辖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的保护范围。
灌口闽南童谣传习中心、凤山答嘴鼓传习中心、前场歌仔说唱传习中心、前场陈氏传统糊纸技艺传习中心、后溪霞城阵头传习中心、孙厝乐安传统舞狮传习馆……集美区不仅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集中展示区,还建立了20余个“非遗”传习中心(基地)。传习中心(基地)承担着保护、传承、教育、展示、培训、普及、传习的功能,让这些非遗项目和宝贵的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同时,为进一步激活闽南民间文艺发展活力,集美区持续深入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已在8个中小学设立“闽南戏曲示范点”,其中双塔小学为歌仔说唱示范点,康城小学为荷叶说唱示范点。通过打造曲艺示范点,传唱歌仔说唱,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歌仔说唱传承人林惠真在集美区康城小学兴趣班授课
完善制度保障,促进“传帮带”
“天乌乌,要下雨,阿公举锄头,要撅芋……”在厦门实小集美分校,经常能听到从教室里传出闽南童谣的歌声。该校在2006年就将闽南童谣引入课堂,聘请闽南童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玲每周定期上闽南童谣课,引导学生学讲闽南语,玩童谣游戏,传唱闽南童谣。如今,厦门实小集美分校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南童谣”的保护单位、厦门市闽南童谣表演基地和集美区闽南童谣传习中心。
近年来,包括林玲在内,集美区有众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学校,普及非遗技艺。为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传艺授徒和开展活动,集美区制定、落实《集美区民间文艺团体扶持办法》《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暂行办法(2015)39号》和《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补助方案》等,每年给予民间文艺团队演出补助、创作补助、师徒培育补助,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拓展壮大。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乡音颂党恩·奋进新征程”厦门市集美区戏曲巡演活动走进辖区村(社区)、学校。
为充分调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帮带”的积极性,解决闽南传统文化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等问题,集美区多次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活动,让非遗传承人亲自教学生。此外,集美区还组织戏曲队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常态性文艺调演,让答嘴鼓、荷叶说唱、木偶戏、闽南童玩童谣等非遗项目“传下去、活起来。”
加强融合创新 ,打造艺术精品
在杏滨街道前场社区,活跃着一支跟随村改居进程演绎形成的“农民曲艺队”——前场曲艺队。几十年来,这支“农民曲艺队”与歌仔说唱相伴,利用城乡广阔的大舞台,走街串巷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新人新事,成为集美区宣传文化战线上一支重要的“文艺轻骑兵”。
歌仔说唱是以丰富、生动的闽南民间语汇为歌词,以通俗易懂、易学易传的闽南民歌、民谣为曲调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2007年歌仔说唱被列入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及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前场歌仔说唱传习中心成立。
据介绍,集美区文化部门对歌仔说唱、答嘴鼓等民间艺术的创作编排加强艺术指导,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合,从思想高度、艺术表现等方面提升民间艺术团队的创演水平,全力打造艺术精品。
前场歌仔说唱传习中心各级传承人致力于歌仔说唱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原创曲目,既保证原生态、接地气,又创新发展,以乡音乡韵颂党恩、说唱新时代新农村,把极具历史底蕴的非遗文化刻印浓郁的时代特色。近年来,歌仔说唱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月萍、林惠真和市级传承人陈宝珠等人,结合二十大宣传、防抗疫情、廉政建设、民生建设、移风易俗等,创作了许多歌仔说唱作品,并屡获奖项。
开展品牌活动,打造非遗展示平台
掰手腕、旱地龙舟、滚铁环、跳格子、玩沙包……近年来,集美区多次举办“嘉庚童玩节”,邀请辖区数十所小学的学生参加小学生童玩大赛,通过融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的童玩比赛,体验“古早味”闽南童玩乐趣。
闽南童玩是长期流传于闽南、台湾地区供少年儿童课余玩乐的一种传统游戏。集美区举办“嘉庚童玩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少年儿童在活动实践中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除了“嘉庚童玩节”,集美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还开展了“文化和遗产日”“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戏曲进基层巡演”“戏剧曲艺创作调演”“龙舟文化节”“两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动”等品牌系列活动,打造展示平台,带动传统文化活力和景区文化体验。
作为集美区的一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集美区戏曲进基层巡演活动自2018年启动以来,持续将歌仔说唱、南音、答嘴鼓、木偶戏等多种形式的原创闽南戏曲节目送进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中,集美区戏曲队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比如入围第五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决赛的歌仔说唱《小村送戏来》,通过描写送戏下乡和乡土文化相互融合的热闹场景,展示了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给农民带来的欢乐,唱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
集美持续开展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展演、展示、互动等活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
坚持以文塑旅,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模式
2022年是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与台湾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共庆360周年。去年12月16日,2022年集美霞城城隍文化节正式启动,以“同根共发展,文脉联两岸”为主题,推出一系列独具闽南民俗特色的文旅活动。紧随其后的2022年两岸特色庙会,通过开展两岸好young文旅市集、两岸青年月老趣味互动游戏、两岸乡村联欢晚会等活动,推动后溪文旅目的地产业振兴。
据了解,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是省级非遗。集美区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演艺”“研学”“亲子”等文化产品与旅游产品深入融合,不断开发提升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传承“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集美人文之旅,串联全区资源,成功举办了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海峡两岸(集美)龙舟赛、两岸特色庙会等多个大型文旅活动。
同时,通过整合深挖文教场所、景点景区和演艺中心的旅游资源,规划研学路线,打造全景式、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场所,开发出以“理论课”“实践课”“分享课”为一体的非遗研学课程体系,形成系列产品,让青少年在人文专家的引领下群览嘉庚建筑,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闽南地方文化,不仅提升了集美研学的竞争力,也进一步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文:雷渺鑫 庄鹭欣 黄晶晶 图片来源:集美区委乡村振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