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和许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样,一个偶然的契机、一次意外的献血让素昧谋面的两个人从此结下不解的缘分。陕西省红十字会第28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白先生这样说到:“记得2019年我还在南昌上学的时候,有个师兄带着我一起去血液中心献血小板,我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道它可以用来治疗血液病后就果断登记留下了血样。”
这次捐献从配型成功到完成捐献历时整整4个月,每一个环节都让白先生激动又忐忑,他时而担心高分辨配型没有通过,时而忧虑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采集造血干细胞,也害怕患者病情会有反复赶不及捐献。他说:“对于要不要捐献其实没有太多想法,就是想着可以救人,那就去做好了。反而是同意捐献后更担心自己能不能真正地帮助到对方。”
幸运的是捐献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顺利,白先生的造血干细胞经过采集和运送,已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等待生命再次绽放。
比白先生晚捐献一周的陈同学和王同学分别是陕西省红十字会第282例和28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在同一天分别献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在加入中华骨髓库之前陈同学就已经是一名坚定的无偿献血者,在一次次参与无偿献血中渐渐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所了解,在深思熟虑后通过血液中心报名留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我相信每一份献出的血液都是“生命的礼物”,能够带给他人帮助和希望,我也明白每一个配型成功的电话背后都有一条正与死亡不懈抗争的生命,他可能是今天的我,也可能是明天的你,所以我才一定要加入中华骨髓库。”回想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陈同学笑着说:“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一份重大的责任落在我肩上了,这意味着我要更加爱护自己的身体,吃饭不能省,锻炼要加强,暂时也不能与最喜欢的小猫咪玩耍了。但无论你是谁,既然选择了我,只要你有需要,那我就答到。”
与陈同学同一天捐献的王同学也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接到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的日子。“6月15日,我记得太清楚了。那天我跟同学在北京环球影城游玩,突然看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微信上也有一条自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发来的好友申请,我手忙脚乱的回拨电话,开启了与这位小患者之间的缘分。”王同学笑着说:“2020年我还在北京读大二,学校组织学生无偿献血,我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无意间注意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的横幅和展板,出于好奇就过去咨询工作人员这具体是什么,后来也问了自己学医的朋友,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后,我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
今年刚考上研究生的王同学选择在西安继续深造,6月经过中华骨髓库总库协调顺利拟定王同学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计划,他将在西安完成这个捐“血”救人的义举。“在这件事情上我很感激父母能够理解我支持我,他们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去承担一份生命的重量。”王同学这样说。
8月中旬,两个有爱心的年轻人在采集室相遇,共同为远方的小患者们送上祝福的同时,更为他们带去了挽救生命的珍贵礼物。(陕西省管理中心·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