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必由之路。
始建于1951年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了1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建设院校,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和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走上“善治之路”。
用好党建赋能的“加法” 夯实院校组织保障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治理能力体系的关键所在。
重庆工程职院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实现“责、权、利”全面下放,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校院两级办学的积极性。
以党建为引领,学校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的核心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党委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以民主决策、目标考核、科学管理为重点,建立和实行校园管理权责清单。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和党总支委员会的议事决策范围、原则和程序,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二级学院形成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建与学院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党建+行政”“党建+业务”等双融合双促进。学校先后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和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
加强党的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持续配强二级学院专职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全覆盖建设……通过重心下移,党建赋能,学校全面夯实了二级学院的组织保障。
用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树立主责主业“方向标”
人、财的简政放权,能够充分激发二级单位办学内生动力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是推动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引擎。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离不开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科研团队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学校着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甄选、任用评价体系,助力优秀人才不仅乐于从教,还能推动专业的高水平发展。而绩效分配却能够大大激发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撬动二级单位自主办学的有力杠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说。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学校在完善20多项人事制度和管理办法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集“引进、培养、考评、晋升、激励”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减少管理层级,加大二级学院在人才招聘、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完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激发教师人才积极性。
2017年,学校引进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由其领衔的重庆市首个高职院校“院士工作站”落户学校,刘人怀带领团队致力于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科技创新等,硕果累累。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周桐,也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进入学校,他带领团队老师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国赛一二等奖,本人也获评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活力。
在绩效分配改革上,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理财机制。学校制定《绩效考核及分配方案》,对二级学院采用“五因素”法进行考评,针对教师人数、师资结构、学生人数、就业率和报到率等五个影响因子赋予不同权重,二级学院在核定的绩效总额范围内,完全实现自主分配,极大地调动了二级单位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学校共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国家级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8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9人,市级教师团队2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4个。多人次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用好创新机制的“乘法” 激发院校创新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激活科研人才创新活力,是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任务。
“增强服务意识,创造各种便利,鼓励师生在企业真实研发项目中‘摸爬滚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快速提升。”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进说。
学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分类考核办法(试行)》《科研工作量计分与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加强对各二级学院科研考评的激励和保障。
在奖励制度方面,对于每个科研项目,学校将科技成果转化总收入中的99%,供二级学院项目团队支配使用,只留1%作为学校收益,大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力度,设立专职科研岗,让部分教师专注成果转化,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行全方位服务。
游青山团队的科研项目前期经费启动困难,学校按照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奖励补贴的最高标准执行,又拨付前期启动资金25万元,帮助团队渡过难关。王金霞博士主持的固废资源化项目,选址落地难,学校主动靠前服务,多方协调,帮助完成选址落地和经费短缺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机制保障下,近五年,学校教师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年增长5%以上,科研成果转化创造经济价值年增长10%以上,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科研论文578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91篇,授权发明专利447项,各项成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学校全面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督促二级学院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订、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实行自主管理,积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目前,二级学院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用好“诊改”“内控”平台“除法” 补齐短板实现提质增效
“诊改”“内控”双轮驱动,优化内部管理质量保证,是促进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的有力抓手。
学校依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平台开展学校(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线上诊改工作,全面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改革成效。
“诊改”工作以教学质量监控为重点,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文件制度,将课程分为理论、实践、体育、思政、顶岗实习五类课型,细化课堂教学质量体系,使评价更有针对性。采用“五支三层”形式评价课堂、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奖工作建设,引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优先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为全面建立“内控”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完善统筹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循环改进。学校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学校重大制度、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制度进行科学评价,及时进行制度完善和修订。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将所有制度流程嵌入到学校OA办公系统,建立了网上财务报销管理、教学运行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合同审签管理等涉及师生10大日常事务管理的网络办公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重庆工程职院已形成学校、二级学院、专业教学团队三级运行机制,逐步构建分权、分责、分利,责权利相统一办学新模式,形成管理体制顺畅、运行机制灵活、治理结构清晰的高校内涵发展模式,全面推动了学校校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文:兰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