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首页> 文娱频道> 明说文娱> 文娱现场 > 正文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来源:光明网2023-07-24 08:40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唱一首地道陕北民歌,吼一句浑厚秦腔,看一场惟妙惟肖的皮影戏,在华灯初上的金延安街区体验非遗,这趟非遗之旅“美滴狠”。

  在三秦大地挖宝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的收官篇走进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省,带领观众探索当地非遗的趣与美,发现黄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陕西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9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6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4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期节目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演员张凯丽以及歌手、陕西非遗推荐官王二妮走入陕西,感受厚重的汉唐风韵与黄土文化下的特色非遗。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陕西,是古老丝绸之路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出发点。千年来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特色非遗。首先登场的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乐鼓,一群身着唐代服饰的青年表演者,创意改编了《孤勇者》等流行曲目,并加入箜篌、埙、琵琶、二胡、筝等中国民乐器,演奏出了古老西安乐鼓的潮流新声,也将隋唐夜宴的盛景再现出来,充满着文化自信与声乐之美。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一张张宛如天书的工尺谱,是用汉字记录音乐的特别谱式。口口相传的特别传承,声声诉说着古老非遗的奇妙与精彩。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扬帆出海成为了打动海内外观众的中国“电影”,引入AI等新技术,站在大屏幕前以人体感应自由操控皮影,如今的皮影戏也有了新的视觉效果。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撩咋咧”,千年陕味流传至今,不仅展现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也是充满烟火气的三秦生活日常。小如掌、薄如翼的荞麦煎饼,是陕人的巧手与智慧;“板凳不坐蹲起来”,蹲在凳子上大口吃biangbiang面,是老陕人专属的奔放豪迈;作为菜肴中的“活化石”,白火石汆汤让清汤也有滋有味;“快狠准”的吴起剁荞面,也是以前对陕北媳妇的小考验。曾随商队远销海外的咸阳茯茶,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张陕西名片。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古老与新潮相碰撞,新时代非遗的新意与心意,也在充满创意的传承中。以延川布堆花做成的纤维艺术装置《新韵》,结合陕西的特色山水进行构思,堆叠出充满想象力的美学空间,让“布上生花”的传统技艺有了现代审美的创新。“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秦腔配上摇滚的《长相忆》,混搭出陕西人的大气豪迈,也成为了打动年轻人的非遗新声。目前,熔模精铸技术是铸造涡轮叶片的最佳方法,这也与古代“失蜡法”一脉相承,是非遗技艺在“大国重器”上的创新应用。

  另一方面,节目的创意秀演也让非遗“活起来”。“一口叙说千古事”,皮影戏中戏的奇妙世界,被演员们创意展现出来;虚实结合,展现关于飞龙在天、宇宙星辰的浪漫想象,岐山青铜器的秀演将其中蕴含的图腾意象进行了艺术阐释;“鼓乐一响,一个盛世向我们走来”,一位女舞者一身红衣翩若惊鸿,西安鼓乐的秀演再现了大唐盛世的雍容华贵,也演奏出了不同凡响的创新活力。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感受三秦大地非遗文化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

  用非遗讲好文化陕西故事,展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陕西篇的落幕,第一季《非遗里的中国》也正式完结,节目以别出心裁的非遗传承,展现了深植厚土的文化基因、匠心技艺的代代相传,也凸显出千年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引发了观众的喜爱与热捧,也期待在新一季走入更多地方,看到新时代“非遗里的中国”。

[ 责编:董腾飞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