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李是一名退役军人,两年武警部队服役的经历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和对人民那份融入血液的深情。“这是一种付出、更是一份收获!人民有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回答‘到’!” 完成捐献后的他,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时间回到2018年7月,在街道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入库宣传活动中,退伍不久的他第一次听说“造血干细胞”这个新鲜词。“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啊?”“造血干细胞和骨髓是一样的吗?”“是要从骨头里打洞抽出来吗?”“捐献对身体有没有影响?”曾经获得支队嘉奖的热心肠,化身“十万个为什么”。最终,在当地区和街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他恍然大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捐献是移植的前提,而中华骨髓库的非亲缘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从“外周血中获取”,不是“抽骨髓”,捐献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有意愿留存10毫升的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时,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
同事眼中的小李是一名热心公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 “热血青年”,他每年都参与无偿献血;新冠疫情期间他始终坚守“第一道防线”;当遇到年龄较大的市民来单位办理业务,热心的他总是为顾客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2022年9月,是他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第4年,小李接到上城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信息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并被询问是否愿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现在人民群众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小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顺利通过了高分辨血样检测配型,进入了捐献前的体检阶段,为安全、顺利捐献“保驾护航”。但事情并非一帆风顺,体检结果显示他的一项血液指标偏高。医生告诉他,这个指标与作息、饮食、体重都有关系,他一方面在医生的建议下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另一方面开始了定期的锻炼。经过三周的调整,复查结果终于合格,小李以最佳状态进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
5月中旬,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看着代表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被血细胞分离机一点点地分离出来,想到马上能挽救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小李的内心无比自豪。“这场生命接力,让我触动很大,对于我而言是一次爱心的传递,对患者来说是一次生命的重启,希望Ta早日康复,坚强乐观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小李说。
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小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诠释:这袋饱含希望的“生命的种子”,流淌着人民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凝聚着军民鱼水情,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本色和风采。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民有需要,子弟兵就会用最响亮的声音喊出“到”!他们也无愧于“最可爱的人”这一日久弥新的称号!(浙江省管理中心·黄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