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造血干细胞捐献并非人们传统认为的抽骨髓,而是类似于献血的采集方式,科学、安全,希望大家平常心看待造血干细胞捐献,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挽救患者生命!”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小杰认真地说。
小杰是天津医科大学的一名本科在读生。2017年,刚刚入学的他和新生们一同参观了生命教育展厅,听着老师们讲述一个个有关生命的故事,看着展室里一张张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校友们的照片,宣誓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懵懂的他突然深受震撼,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神圣的专业,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践行医学生誓言。随即他留下8毫升血样,入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22年的秋季,一通来自天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让小杰“心跳加速”。“我想象过很多次自己捐献的画面,没想到真正配型成功的一刻,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小心脏,没想到这么小的配型成功概率会落在我身上,随后也不免有紧张和焦虑,担心后续的捐献流程我是否能顺利通过,担心家里会反对我捐献,担心患者的病情……”但医学生的本能让他在电话中坚定地说:“没问题,随时可以捐献,我‘髓’叫‘髓’到。”
接下来,小杰开始了自己的捐献计划:拒绝熬夜、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搜集整理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准备和父母“论战”……,当他拿着厚厚的资料本,忐忑地和全家人开始冗长的铺垫时,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妈妈微笑着打断他:“是配型成功了吧?这是好事儿,妈妈支持你。”妹妹也在一旁兴奋地说:“哥你真棒!”那一刻,小杰好像如释重负,感动的眼花奔涌而出,而一旁的父亲却突然板起脸,严肃地说:“我不同意,万一捐献影响身体呢,这事儿得从长计议。”
随后就是全家一同为父亲“解忧”,母子俩每晚为父亲科普捐献医学知识,从科学角度解释捐献的科学、安全,将信将疑的父亲又一次次与红十字会电话联系,确认每一个捐献细节后才踏实。在共同努力下,父亲被儿子的执着打动,并从老家赶来陪伴儿子入院。当父亲看到医院为捐献所做的科学严谨的准备,红十字会为捐献者提供的及时暖心服务时,对红十字工作者说:“儿子在这里我放心,我就先回老家了,让你们费心了。”
捐献当天,小杰顺利采集30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血液病患者送上“生命火种”,成为天津市第341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医学生的誓言。
小杰说:“我是个挺单调的人,除了上课几乎不参加社团活动,也没什么兴趣爱好,但这一次却让我奋不顾身,勇敢执着。捐献不仅让我对医学生誓言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父母不同方式同样的爱,这种爱也通过捐献移植传递给患者,以后我们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祝愿她早日康复,平安健康。”(天津市管理中心·郭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