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下旬,河北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来自河北沧州的志愿者刘先生微笑着躺在病床上,“当初留下血样时,我就一直在等这一天,现在终于如愿了!”刘先生微笑地说,虽然他说话很轻快,但脸上仍隐约流露出一丝疲倦。
他在捐献前一直在上海照顾身患重病的儿子,到医院报到时,才赶到石家庄。“我深知患者需要帮助的急迫心情,也感同身受过那种绝望的感觉,所以对于捐献我不曾有过犹豫。”刘先生坚定地眼神中透着光。
刘先生是河北沧州某公司一名职员。2016年在一次社区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时,现场留下了血样,“即使我不太清楚造血干细胞是什么,但我知道多一个人捐献就多一个生命的希望,当时脑子里全是为父亲治癌在献血屋求人的画面。”刘先生回忆道,他的父亲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确诊淋巴癌,急需血小板进行救治,但那时医院内的血小板供不应求,他只能前往献血屋门口“堵人”,求与父亲血型相匹配的人捐献血小板。最后刘先生的父亲还是不幸离世,从此之后他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助人的种子,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今年年初,我在上海陪儿子治病的时候接到了河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当时儿子的病情也不太好,去年的时候第三次复发,病情恶化后他就瘫痪了,24小时需要人陪。”刘先生说道,接到电话的他即使正在经历着磨难,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为陌生人送去生的希望。在回到河北后采了高分血样并做了体检,回到上海照顾儿子的时候,又接到通知,体检项目中有个别项需要复查,为了不耽误时间,就在上海当地医院做了复查,好在复查结果合格。
“化疗、住院、痛苦的煎熬。眼泪、绝望陪我走了三年,直到你的出现,感谢你让我再一次重燃活下去的希望……”在捐献过程中,刘先生收到了患者写来的感谢信。“‘绝望’在信中提到很多次,我可以理解,但我希望他不要让自己深陷绝望的情绪,面对恶性疾病,需要的应该是勇气和战胜的信心!”刘先生说。
在刘先生的表达中让人感受到的都是乐观、希望。刘先生和爱人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为了给儿子治病,在上海、河北两地奔波,两人轮流照顾儿子和上班,“工作不能丢,要不怎么给孩子治病啊!”谈起自己的这次善举,刘先生表示:“友善是可以传递的,当你选择帮助别人的时候,这份友善就传递了下去,相信我们都可以渡过难关。”(河北省管理中心 张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