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熊雪峰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份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一篇回忆录《我的县长父亲》获得一等奖。作者于忠东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父亲——曾经担任禹城县首任县长的于志明清正为民的一些故事片段。没想到的是,获奖名单公布后引发网络热议,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
质疑方认为,作者有利用父亲官职刷名次的嫌疑,是“拼爹”而不是比拼文学才情;支持方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卖弄父亲的“县长”身份,反而让大家了解到,县长子女并没有因此享受到“特殊待遇”,称赞文章获奖是实至名归。因为网友互撕,热议不断,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第一,随后,德州市文联回应称评选合规,德州市作家协会则将获奖信息和文章删除且未做出回应。文章被删后,很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指责为何“正能量”的东西因几句非议竟然就变得躲躲闪闪、畏首畏尾?
为此,笔者认真读了《我的县长父亲》原文,深深被一个焦裕禄式好干部感染和打动了——他有强烈的党性观,在党为党,实事求是,敢进忠言,因为反对浮夸风被解职降薪也无怨无悔;他有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谋福”作为毕生追求,任期之内,专心治理土地盐碱化和沙荒化,并取得巨大成就;他有牢固的群众观,心中装着百姓,常进农家小屋小院,帮群众干活,与群众打成一片;他廉洁自律,心有原则,大儿媳“农转非”、二儿子退伍分配、侄子转正,都是权力范围内挥手可办的事,却一件也没办;他对自己对家人严格到苛刻,成了亲人眼中的“抠门”“一根筋”“无情”。然而,他也柔情似水,文章中有一个细节,他给父亲带来两个自己舍不得吃的馒头,他自己则吃家中的窝头,这种孝心天地可鉴。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于忠东的父亲于志明都是赤胆忠心、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党的好干部。这样的先进人物,不但在那个年代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对于当前要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新时代公务员来讲,依然是学习的楷模。对“县长父亲”这样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干部,我们要善待、要感恩、要牢记、要充满景仰和崇敬,要大书特书,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宣传和褒扬,通过典型引路,让群众受教育、受感染、受启发、润心田、增智慧、拓视野、增信心、添干劲,进而凝聚思想共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网络上有争议很正常,也并不是坏事,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面对争议,要兼听正、反观点,及时调查、核实、认证、鉴别,而不能当鸵鸟,装看不见或者一删了之。每一次舆论热议,其实恰恰是一次良好的,送上门来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机会。躲避,不是面对问题的办法,只有迎面而上,积极引导,才能激浊扬清。除了个别“唤不醒”的别有用心的人,广大网民群众没有人不会赞扬又一个“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式好官。(熊雪峰)
(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2022年网络评论‘创四优’竞赛活动”征集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