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椒江区,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台州湾入口处,东濒大海。明朝时,沿海地区备受倭寇侵扰,“东南半壁、几无宁土、岁无宁日”,特设立海门卫(即今椒江区),筑卫所城,征兵戍守。驻军宁波的戚继光将军奉命到台州抗倭,戚继光将军在抗倭战斗中,认真总结了日本刀法,同时收集吸收我国民间其他刀法优点,最终形成了戚家刀法。
戚家刀,刀型总长五尺,刀身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是中国史上最强的一种冷兵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战胜过日本人的冷兵器,更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戚家军于台州抗倭战场上所使用的主要兵器。戚继光曾说:“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为此,在明代不少优秀的明朝军事将领和民间武艺家,通过各种渠道切磋中外刀法,汲取中外优秀刀法博采众长提炼创新设计创造了流芳百世的戚家刀。
“刀轻如纸光如水,两行款识秋芒豪”,戚家刀法势如破竹,步法与刀法相得益彰.其基础的步法包含歇步、虚步、弓步、马步、插步、跳步、并步、上步、退步、跟步以及前点步、后点步、独立步、疾绞连环步等;其基础的刀法包含有砍、撩、挑、截、推、刺、剁、点、崩、挂、格、削、戳柄、舞花等,其刀法不同于其它花刀,它主要的特点是以双手握刀,每招每势朴实、严谨,用起来以身催刀,刀随身转,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连环。
自民国时期以来,戚家刀法由潘霖泉钻研传承,后由潘也渔、潘华堂相继推广。叶荣伟,台州椒江人氏,是戚家刀法的第四代传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开始对戚家刀法散落在民间的一招半式的挖掘、整理和积累,一步步去完善台州戚家刀法,编出一套适合当下国民生活需求的健身技艺。
戚家刀在演练和技击时,要使刀法、步法、身法、腿法协调自然,紧密结合,浑然一体,通过练习可打通全身经络,刚柔相继、阴阳互通,以达到活动筋骨、强身健体的功效。戚家刀法更是东方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瑰宝,在传统武术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