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靳铃涵 梁天天)喜欢上一座城市,首先从美食开始。来到厦门,就不得不提到经久不衰的“古早味”,而在景色秀美的鼓浪屿上,有一种美味,是厦门人最深刻的回忆。本期《匠心坚守》非遗传承系列节目来到福建厦门的鼓浪屿,跟大家一起探寻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
鼓浪屿馅饼历史悠久。最最早的作坊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1940年创建品牌,1956又整合了17家商家的力量,成为一个新的国营企业,它的名称就是“鼓浪屿食品生产合作社”,1958年正式更名为“鼓浪屿食品厂”。一代又一代的掌门人们,凭着对本土文化的一腔热爱,对老字号的用心传承,才让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吃着记忆中的老味道。鼓浪屿馅饼皮轻薄酥软,层次清晰,掰开可见6-8层;内馅饱满绵甜,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口味上种类丰富,老少皆宜,是绝佳的佐茶小食。
从面料的准备,再到馅料的制作,面与馅完美平衡需要匠人们灵巧的双手。制作鼓浪屿馅饼的匠人们在制馅上下足了工夫,把绿豆研磨很细,蒸煮得很烂,精心调制糖膏的软硬度,而外皮的制作工艺也相当考究,以油当水,精工揉合,焙烤后饼香清甜,酥而不破。这就是馅饼能够入口易化、又食而不腻的秘诀。
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到了曾华山这一代,已经传承五代,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饼王。他全面掌握了鼓浪屿食品厂系列产品的传统制作工艺,并秉承恩师“艺精德善,正本清源”的遗志,注重品质保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022年5月鼓浪屿馅饼手工花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鼓浪屿的美食和生活方式,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华山修建了鼓浪屿馅饼食品文化博物馆。用实物和文字图像展示了鼓浪屿馅饼生产工艺、发展历史,传承弘扬鼓浪屿馅饼文化。里面还有收藏的老古董、从前的制饼模具、印花工具、老包装等。一整面墙的荣誉牌匾,见证了“鼓浪屿馅饼”前世今生的辉煌历史,更让五湖四海的人们,寻味旧时光中正宗的老味道,从而感受古城厦门的人文之美。
听老厦门人说,很多游客甚至是海外同胞,不远千里来厦门,回去带的伴手礼也是鼓浪屿馅饼。事实上每一个闽南人,都深深热爱着自己家乡的这份非遗美食。饼的滋味,已经深深镌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