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长期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三五”期间全市投入10亿多元,实施扶残助残项目60多项,惠及残疾人120多万人次,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连年攀升。
兜底保障,让残疾人有应对困境的底气
41岁的杨文注幼时患病致残,生活要靠家人护理,妻子和母亲也都是残疾人,两个女儿,一个正在读中专,一个还在上幼儿园。每年2000元的居家养护补助,以及每个月的低保保障金2957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10元、“一户多残”生活补贴250元,成为这一困难家庭的固定收入,兜住了全家的生计。
图为泉州市第三代残疾人证首发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市2.8万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6507名国定、省定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6.8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4%。每年投入1亿多元为5.32万名困难残疾人和5.27万名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类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8%以上。“一户多残”生活补贴连续5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发放6340万元,惠及1.1万户2.2万名残疾人。市级居家养护连续4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发放1325万元,惠及13254人次。投入883.15万元,为全市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累计出险4700多起,理赔1025.78万元。投入6225万元,为农村困难残疾人新建、修缮住房2075座,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100%。连续4年争取价格调节基金1029万元,为34300名60周岁以下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临时补贴。
精准康复,让残疾人拥抱多彩生活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多年来,泉州市持续加强资源培育和整合,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给残疾人造福祉送福祉。
图为开展康复义诊和心理咨询服务“双下乡”活动
一方面,经济上“减压”,康复救助补贴政策不断加码,减轻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确保康复训练的延续性。2016年,泉州市在全省率先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贴范围扩大到0—14岁。2011年至2020年,全市投入1.5亿多元,救助万余人次残疾儿童康复。2021年再次提标扩面,救助年龄从14岁提高到17岁,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7000元。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将脑瘫和听障儿童康复纳入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范围,除儿童康复救助补贴外,每年可叠加最高15万元的医保报销。2018年至2021年5月,医保统筹基金共支付两类儿童康复费用1129.26万元,受益儿童35781人次。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假肢矫形器、助听器适配市级叠加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已发放辅具适配补贴近千万元,惠及6000多名残疾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服务率均达100%。除了残疾儿童康复,精神残疾人服药、住院也纳入康复补助范畴,每年投入400多万元为2000多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住院补助。
图为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另一方面,资源上“重组”,整合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优质康复供给。2016年,市级脑瘫儿童康复基地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成立,为脑瘫儿童提供筛查、医疗、康复“一站式”服务。2018年,在全省率先创建市级残疾人心理咨询室,三年来服务近万人次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及残疾人工作者。2020年,联合泉州幼高专探索开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二元制学历教育,提升康复机构师资水平。目前,全市共有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备案机构74家,其中公办28家、民办46家,康复从业人员3000余人,覆盖孤独症、智力、听力言语、肢体等残疾康复项目,每年为近30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及家庭指导服务。
就业帮扶,为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插上翅膀
助力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就业是最好的圆梦支点。泉州市残联致力于构建政策、载体、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帮助有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图为举办全市盲人保健按摩职业技能竞赛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举办技能技术培训130多期、受训残疾人近7000人次,项目涵盖电子商务、盲人按摩、中式烹饪、糕点制作、茶叶加工、美容美甲等职业技能以及农村种植、养殖、小加工项目等。近年来,全市共有23人次获“全国技术能手”“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泉州工匠”“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从授渔赋能到政策扶持,泉州市残联千方百计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共发放残疾人各类就业创业奖励补助资金2500多万元。扶持创建19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每年投入300万元扶持600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
在政策引领和项目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大众创业浪潮中,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独臂后生仔林连生,创办我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农业合作社,吸纳残疾社员82人,带动145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脊髓损伤残疾人黄有财,创办安溪县爱心天使贸易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为40多名重度肢体、精神障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
创新探索,引入专业服务让残疾人生活更有质量
近年来,泉州各级残联针对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切实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助残服务内容,让更多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创建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泉州市残联在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领域的一项探索。目前,全市有109位二至四级智力残疾人和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孤独症)在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接受全日制集中式的托养照料综合服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创新“托养照护+辅助性就业”模式,教学员们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设一条捷径,便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更好地生活。
“十三五”以来,全市投入4500多万元,在残疾人居家养护、辅具适配、培训、法律援助、助残广场活动、心理健康服务、残疾人重大赛事活动、婚恋辅导、家庭无障碍改造、艺术作品展览、文艺汇演、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专项调查及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运作服务等领域开展购买服务,多元化满足残疾人个性需求。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助残服务”模式,每年投入约360万元为2000多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信息援助和基本生活照料及康复护理家政服务,深得群众好评。
残健融合,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泉州市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就业等领域勇敢寻梦,实现价值。
图为举办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
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举办残疾人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文体生活,也发现培养了以残奥会冠军郑宝珠、杨丽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残疾人文体人才。截至目前,泉州残疾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全国残运会、省残运会等省级以上残疾人体育赛事共获奖牌231枚。
特殊教育体系持续完善,努力让残疾学生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职业特教班和特教辅读班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人融合教育办学格局。连续12年实施市扶残助学工程,投入4200多万元,资助2.7万多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
图为举办“全国助残日”爱心助残广场活动
扶残助残人文环境日渐浓厚,扶残助残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有助残志愿者33000多名,3000多个爱心团队将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助残服务内容和方式日益丰富。泉州市残联常态化开展集中走访探视、关怀慰问困难残疾人活动,“十三五”期间共发放慰问金1748万元。连续27年,每月组织开展康复义诊下乡巡回服务,为边远山区的残疾人送医送药送服务。
来源:福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