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上游新闻评论员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意味着,从今年9月开学起,劳动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每周授课时间不少于1课时,孩子们将在这堂课上学习到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对于开设劳动课,家长们都纷纷举双手支持。一周一课时虽不多,但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益处。
小学生不会剥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如今,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人们在付之一笑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来,学校教育方面,长期以来,比较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劳动”教育;二来,则是家长过分心疼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儿,认为孩子只要心无旁骛地搞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方面不重要。
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导致如今的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独立生活能力差,才会闹出上述诸多笑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这个方面来讲,给孩子补上劳动这一课,很有必要。
从目前公布的方案来看,劳动课程的设置十分务实,煮饭做菜、种花养禽、收拾整理……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既能赋予孩子们必备的生活技能,又能让孩子在动手之间,感悟劳动的真谛,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在劳动中,孩子们的分析、判断、思维,协同精神、进取精神、吃苦精力,专注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可以得到加强。可以说,劳动不仅是学习的必修课,也是一堂人生必修课。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幸福生活都意义重大。
劳动课虽好,要真正发挥价值,关键还得落到实处。这需要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教,大力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和学生、家长形成新的教育观与成才观。学校方面,要重视劳动课程,健全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可感知、可学习、可应用的劳动课程;家长则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以身作则,热爱劳动,带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感、获得感,让孩子真正动起来、干起来。
(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2022年网络评论‘创四优’竞赛活动”征集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