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湘潭大学 李银艳 肖睿洋 赵芳
走在湘潭大学的校园内,一头短发、衣着朴素的李伏清扎堆在学生中显得平凡而普通;但与她打过交道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被她的人格魅力打动。低调、踏实,淡泊名利,对工作满怀激情、对学生一片真诚,平凡岗位上润己泽人、无私奉献。这是熟悉李伏清的人对她的共同评价。
2008年,27岁的李伏清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扎根伟人故里,成为了一名思政课教师。14年来,她潜心科研、成果颇丰。她注重思政课改革、获奖无数;她关爱学生、倾情奉献,把青春芳华浇筑在湘大这片原野,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她的教育人生。
倾心改革,只为思政“活”起来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将思政课讲得精彩、有吸引力,是李伏清这些年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她看来,如果思政课教学是照本宣科,或者只放几张PPT,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自然也吸引不了学生的关注。
于是,她探索将新兴科技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她的多番努力下,第一期《恰同学少年》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课程上线。该系统以三维建模、声光电特效、方言对话等形式,最大程度还原了特定的历史场景,学习者以“第一视角”参与,通过沙盘关卡式趣味问答、宣誓体验等方式,获得学习沉浸感、历史紧张感与革命使命感。从“指尖”到“心尖”,科技助力,让思政课真正实现了“潮”起来。
在第二期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中,团队还完成了“四史”中标志性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28个虚拟仿真馆建设,打造360°全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她组建团队,制作了《湘谈“四史”》50讲、“恰同学少年”、“百年百地正青春”等金微课。
作为这些项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李伏清从设计理念的提出到内容建设,再到文稿把关、视频审核,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一丝懈怠,力求把每一个史实核准、把每一个理论讲透。
同时,李伏清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思政热点策划成“新闻观察”访谈节目,并择案例集结为《思政热点思与行》,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员可以通过扫码边看访谈边学习。这一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良性互动的教学体系,让思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自实施思政课改革以来,她每天坚持工作1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2个馒头就是一顿午饭,开会间隙抓紧时间打个盹……她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负重前行,换来了无数个“第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课”一等奖、全国高校庆祝建党百年精品展播首部作品、湖南省第三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
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奖牌,凝聚着李伏清的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和智慧力量。用无数个挑灯备课的夜晚和熬出红血丝的双眼换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授课,李伏清坦言是值得的。
“功成名就”后,李伏清常接到来自其他高校的橄榄枝,待遇优厚且资源集聚,但李伏清仍然选择了留下。“我来自农村,是湘大给了我重启人生、成长、发展的机会,是我知根知底、扎根生长的一块土地。”
交流研讨“面对面”,问诊磨课“手把手”
“一名好教师,不仅要做到自己优秀,还要让学生优秀,带动整个团队走向优秀,这样才能使更多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李伏清常常这样告诉自己。
想在前、干在前是李伏清对待工作的一贯作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伏清开始敏锐地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工作,利用寒假时间组建团队,拍摄素材,推出《湘谈“四史”》。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李伏清团队推出的系列作品,以得天独厚的时间优势迅速占据了从省媒到央媒各宣传平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李伏清还带领学生主动参加党史故事百校讲述活动,《听湘潭大学讲述抗美援朝铁道神兵尚瑞尧的故事》视频拍摄、制作、剪辑等工作全部由在校学生完成,视频经新华网推出后浏览量达183万。
热烈反响的背后,是李伏清的默默付出。带着学生们磨课、写脚本、做视频,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讨论,李伏清也要亲自参与,“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学。期间的辛苦不言而喻,但她却乐于“享受”这种忙碌。
此外,李伏清还与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单位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调研、阳光支教、学习性研究竞赛展示等校内外活动,牵头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基层宣讲团,让学生下到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点菜”宣讲团“配餐”式宣讲。140余场精心组织的宣讲,也换来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如潮好评。
“思政课是有温度的。”李伏清还始终把“真信、真学、真讲、真干”八字箴言作为教学的准则。她说,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引航灯,才能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去年8月,湘潭疫情出现反弹,早已是教授的李伏清主动申请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在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方舱点以及湖湘学校方舱点协助健康码排查、人员分流等工作。由于核酸检测人流量大,天气炎热还要穿防护服,几乎没有替换和休息,防护服已被汗水湿透,嗓子也已干哑,但她却连续奋战了9天。
在被人问及值不值得时,李伏清说:“这个岗位只是个普通的防御岗,相比那些冲锋在前的一线医务人员,这又算什么?我是个‘老’共产党员了,同心同德同担当,胜利才在望!”
用仁爱之心,把学生工作做实
李伏清课讲得好、研究做得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她对学生有多好,却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逐渐拼凑出来的。因为她自己,鲜少提及。
2021年6月,教学科研之余,李伏清又有了新的“使命”——担任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做科研出成果多,带学生那是捎带手,更遑论分管学生工作,因为学生工作繁杂琐碎而难出成绩,而李伏清却喜欢来到这群“小年轻”中间。
“带着感情去做学生工作,用贴心服务为学生留下一段对大学时光温暖美好的回忆。”怀着这样一颗心,她尽可能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为学生的成长引路指航。马院每位本科生在生日这天,都能收到李老师或根据人名或根据家乡量身打造的专属生日祝福,这些“心意惊了”的祝福常让学生感动不已。
学生们说,她有一颗仁爱之心,总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自己带的研究生,还是公共课上仅有几面之缘的学生,但凡有事向她寻求帮助,她总是义不容辞,不论是经济上的困难,抑或心理上的困惑。在学工岗位上才满一年的她,就为资助学生自掏腰包花了好几万。面对他人对其付出的赞誉,她总说,“不觉得这是一种付出,只要能解决一些问题就好。”而她自己穿着朴素,不尚打扮,一件参会发言、接受采访、视频录制时出镜率极高的连衣裙,竟是十年前的“旧衣裳”……
“她为学、为事、为人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心中的‘向日葵女神’”学生周萱芝如此评价。
2021年春节,湘谈“四史”团队有学生发动态:“先夸夸李老师,今年老师没有十张敬业福二十张爱国福,那这件事情是完全说不过去的”。有学生写对联赞誉她“勤业勤职勤公勤奉献,从来勤为天性;爱国爱校爱生爱教育,总之爱是源泉”,对于这样的高度赞美,她自叹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她以后努力的方向。
做科研又要搞教学,带团队还要管学生,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庭,不辛苦吗?面对他人的疑问,李伏清笑着回答说,“高强度工作不累是假的,但是一到讲台,一看到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就像打鸡血般复活。”谈起学生们,李伏清眼里有光。
心中有爱,才能眼里有光——我想,这就是教育者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