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第二十三中学 杨丹丹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2014年,她刚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便走进贵州水城,扎根于国家西部这个偏远深度贫困县。教书育人,6年如一日,她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题记
杨丹丹,女,汉族,从2014年自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于贵州水城县第二十三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师、班主任和年级负责人工作。从教以来,努力学习,钻研进取,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理解学生情感,争做新时代“四有三者”好教师,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获得了一定成绩。
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
2014年8月,杨丹丹刚刚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带着满腔的教育梦想和热情,来到自己将要工作的地方——贵州省水城县第二十三中学。作为一所边建设边投入使用的学校,开学时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校门、学校周边均是农田工地,一片泥泞。做为一个刚从发达城市毕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她没有因为眼前这样巨大的落差而选择退缩,而是扎根下来,认真钻研、教书育人。
水城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这里的孩子们学习基础整体十分薄弱,她所带的班级在第一次考试中历史平均分仅有17分。看到这样的分数,她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使命之重。针对这样的情况,她开始深入去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出一套专门的辅导方式,经常在课前课后辅导学生,补学生薄弱的基础。陈勇是她所带班级的一名学困生,他在第一次考试中仅仅只考了5分,找到他谈话的时候,他反驳道:“老师,我觉得我能考5分已经很不错了,我以前都是只考0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没有生气地指责他,而是耐心地教育他。解开他的心结,针对他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在她的转化下,陈勇开始转变,慢慢地成绩也开始提升,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她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她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她在历史课上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活动,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团体,并为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她还时刻坚持以提高教学为宗旨,将“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的历史课程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学习,深入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在各级举办的竞赛中,她先后获得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学评价活动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她作为班主任,不怕工作的琐细而繁重。学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点点滴滴,她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才,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刚担任班主任不久,她就了解到班上农村进城务工和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有二十多个,在她细致、耐心的工作下,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温暖的班级大家庭中学习和生活。还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孩子”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她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她给学生分组,利用信息通信手段让学生每星期一、三、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她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她所带的班级也很快变得班风正、学风浓郁,虽然有时候辛苦一点,但是特别值得。2017年她带的第一届学生高三(11班)5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有24人上了一本、二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看到自己的学生走上一条好的人生道路。”她感言。学生们总是能给她意外的惊喜和感动。2018年5月的一天,是她的生日,她带的第一届高三学生(他们已经毕业,分布在陕西、湖北、重庆等全国各省市),每人发一句话集合成一个视频,祝福杨丹丹老师生日快乐。“我们相遇,在美丽的夏天。怀揣着梦想和热情的您,与假装成熟却还很稚嫩的我们,一起走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这段话是视频开头的话,传递出师生间的真情厚意。更让她感动的是,学生的生活费原本就不多,他们还省吃俭用,共同出钱为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委托同学李桃竹(在六盘水师范学院就读)送到她的办公室。李桃竹还发短信给她:杨老师,你到办公室没有?你的办公室有惊喜哦!“我认为,作为人民教师,只要用真心对待学生,真心为学生好,学生是会明白,会理解的。”因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成绩突出,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也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作为一名年级负责人,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她认为:“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她所在水城县第二十三中学实行年级负责制,可以说,一个年级就是一所学校。那时,高一年级有十八个班、一千多名学生要管理,还有七十多名老师要管理。以前,她只管理过一个班级、五十多名学生,没有管理老师的经验。当时,她还担任高三(11)班班主任,还要上高三(11)班、高一(45)班两个班的历史课。扛起了高一年级负责人的旗帜,对她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她遴选了三名老师和自己一共四人组成高一年级组。年级组组建完毕后,在学校总体管理下,她带领年级组成员,相继制订了年级规范管理制度、年级教师值班制度、教师奖励激励制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制度,以及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学生仪容仪表制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学校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年级组的事务繁多,给老师排课、查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系列制度的执行、落实,都要亲力亲为。用她的话说,那时没经验,特别害怕自己管理不好,害怕学生出问题,因此精神压力特别大。那时她每天早上七点四十分就到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晚上要到十点才能离开学校,每天可以说是精疲力竭,但是她还是一直坚持着,制订了各项制度,她带领“团队”在执行中悟出了不少管理心得。她说,概括起来,年级管理就三个字:严、活、紧。高一时“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时“活”,按照制度执行,但要灵活,主抓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高三时“紧”,教会学生复习的技巧,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解题答题能力。在管理过程中,有件事她记忆犹新。2019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她在街上遇到一个年轻人,那人开口就叫她丹姐,并介绍自己的姓名。她反应过来,那人是水城县第二十三中学高三的学生。高一时,在学校比较顽皮,经常和他人打架,年级组拟对他作出开除处理。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得知:他父母离异,有一个哥哥,对其基本不管不问。年级组和班主任对其作了德育教育,该名学生逐渐变好,最终逆转。像这样被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感化扭转的学生不少,他们今天都已经到了社会各地工作着。在2019年高考中,她所带的年级学生一本、二本上线率均为水城县第一名,获得六盘水市高考进出口综合质量奖第一名、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二名、本科上线率提升幅度第一名、全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第二名,学校被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她刚出校门,走进大山,扎根国家西部偏深度贫困县,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