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十届民建北大“城市发展论坛”5月28日在线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大变革时代的城市就业与发展”,围绕大变革背景下中国城市就业与发展的问题与出路进行积极的探索。与会人员在线上就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复杂疫情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讨论,研究如何应对因经济变化与社会流动导致的劳动力就业新情况与新趋势。
司马红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通过线上出席论坛的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本次论坛以“大变革时代的城市就业与发展”为主题,在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准确把握国内经济形势,积极研讨对策,可谓正当其时。围绕“就业”这个主题,她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稳住市场主体,保住基本盘。稳市场主体,就是稳经济。而稳定了经济,才能保就业。目前,我国有约1.5亿市场主体,其中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贡献了约80%的城镇劳动就业,在稳就业中起着压舱石的作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主体面临的阶段性困难,必须要多措并举稳定市场主体,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要扎实推进减税降费,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加大减负和纾困力度,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要进一步发挥央企、国企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提振投资和消费信心,鼓励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全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恢复。
二是要优化就业结构,提高适配度。从国内就业形势看,总体稳定,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存在,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难。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政府、学校和企业一同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通过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和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是要创新服务供给,打通大动脉。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要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优化信息发布和招聘组织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和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常态化举办线上招聘活动。鼓励通过直播招聘、远程面试等新招聘对接模式,让就业服务上网。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创新用工模式。探索出台基本生活补助或吸纳就业补贴等支持措施,鼓励企业针对应届毕业生实施新型学徒制或见习培训计划,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做题为“新形势下的就业与发展”的演讲。他指出,就业对社会稳定的十分重要,从疫情对经济发展短期和中期的冲击来看,中国在做好疫情控制基础上,需要对自身的抗疫策略进行动态优化,做好恢复经济和就业安排等应对措施。同时,中国也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要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速度,进而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未来15年内采取组合战略保持不低于5.5%经济增长率进而实现经济体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有效投资配合居民的消费潜力提升可以在中长期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的稳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做题为“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对策”的演讲。他提出,针对当前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形势,我们应实施“降、缓、返、补”等政策稳定市场主体,并采取就业优先策略,保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并通过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劳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结构,救助扶持困难人群政策等举措,来实现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教授做题为“加快产业升级与促进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的学术演讲,提出从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本发展两个方面看,未来中国的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和举措,创建更高质量的产业人力资本结构与数量,以匹配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晖临教授做了题为“从农民工‘制度’谈中国城市就业和发展的特点”的演讲,提出应该不断改善农民工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实施社会政策,促进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从而推动中国城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届论坛由民建北大委员会主办,继2020年之后再次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民建北京市委会主委司马红在会议上致辞。论坛由民建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陈效逑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