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尹婷婷
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民族前途,一头连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每一个家庭的未来。
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发各界持续关注。9月28日,作为全国九个试点城市之一,四川成都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的“双减”实施方案出台,随即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印证了“双减”确是一件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实事。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以此“痛点”破题,“双减”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杜绝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自政策发布实施以来,社会反响热烈。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97.5%的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提质的各项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其中六成以上家长表示非常满意。学生学习回归了校园,回家写作业时间短了,在小区里玩的孩子多了,课后生活更丰富多彩了……这一系列显性变化既成为“双减”后的结果,也为进一步推进“双减”,深度破除“抢跑文化”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服务民生贵在实与细。“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减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如何做好这道减法题?答案是不仅要减也要增。成都就提出了通过落实作业管理、优化课后服务、持续培优提质、严格考试管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五张清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双减”政策落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只有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让“双减”产生更大实效。(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