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初次见冀永强,你就会在他憨厚的外表下,隐约感到一股自强不息的力量。冀永强,民建海淀区委一综支部委员、北京车客家园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一个英姿勃勃的青年人,属蛇,正如他所言:属蛇的人注定要自己找食吃,只有靠自己坚强不屈地拼命追求、奋斗不息,才能给自己生存的希望。
除了他文雅外表下的刚毅表情之外,左眼角上面一颗大大的黑痣,似乎在向人表明,他是一位有棱角的青年,自小不容易被家长丢掉的孩子。他更像一个拼命奔跑却不忘自己目标的年轻人,在你眼前一站,你的心火就会被瞬间点亮……
这位来自山西平遥古城的汉子,跌跌撞撞成为北漂后,做过汽车修理工,现在是车客家园网络公司负责人,由他创办的“车客家园数字化菜市场”坐落于海淀区青龙桥街道西苑,面积有3500平米,为周围民众提供主食厨房、蔬果粮油、海鲜等八项便民服务。
就是这个青年人,通过采用供货厂商直接入驻的方式,减掉了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费用,让顾客获得了更多的实惠。这饱含着冀永强的经商点子,听着他的叙述,你似乎感受到永强的内心世界和捕捉市场信息的敏锐眼光,在信息化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实体的信息传递效率、服务响应效率,通过大数据指导并提升实体的生产效率、服务效率,在实体传递产品品质真实、服务便捷、规模化服务成本更低与网络购买便利、产品品质反应不真实、可触摸感弱化、个性化服务成本更高之间,他无疑走出了一条新路,让民众重新燃起购买创新产品的欲望。
这是一位富有头脑的青年人。他在做每件事情之前,不是先考虑自己的收获多寡,而是考虑民众的需求。强烈的社会责任让这个青年人在众多的商人之中脱颖而出,你能明确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我不由地想起任正非怀揣“做好豆腐给娘吃”的理念为用户开发良心产品而最终赢得用户信赖。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愿望之下,冀永强在京漂的道路上默默砥砺前行,越走越稳。
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一位不起眼的民营科技企业负责人,致力于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责任之中:新疆和田的漫漫扶贫路有他的业绩,京城大妈一日三餐的烟火有他的足迹…….
这是一位善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生活之中的青年人。他的生活哲学带有朴素而辩证的哲理、智慧。所以说,他的扶贫,更带有非常明显的逻辑思考和科技扶贫的意味。初到新疆扶贫的冀永强,面对农民拥有那么多农产品却一直贫穷陷入了思考。这位青年人最后梳理出市场的需要和当地农民种植的短板,从中选取了卖相好、好吃、且受大多数消费者欢迎的瓜品——作为网上营销产品,一炮走红。并由此开展品牌营造和区域化种植,区域统一化种植及与互联网结合,成就了他的目标。但冀永强深知,内容和形式的密切结合,品牌营造才是获得规模化市场的法宝。正是靠着这种深入的思考,冀永强的经商之路不断走宽,人生也不断从一个巅峰奔向另一座巅峰。
和冀永强交流感觉很顺畅的原因在于,他通身没有显露出一丝铜臭气。你会感觉到一个人的阳光心态和高尚追求,会感觉到青年企业家的磊落大气和坚韧不屈,他的言语之间和眉宇之中,透着实干家的踏实和企业家的思考。
2020年大年初一刚过,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快乐、忙碌气氛中,冀永强也想走亲串友时,一位来自海淀区政府的电话打破了他的计划安排。其时,新型冠状病毒正由武汉肆虐全国,海淀区急需口罩。正值放假,职工们全都回家,要人没人,要车没车,冀永强在焦急之中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力量的不足。疫情像瞬息就到的洪水,正一点点吞噬着这个光明的世界。关键时刻,冀永强没有退缩,没有人,自己上;没有车,用自家车。他毅然接受任务,二话没说,踏上了四处寻觅口罩的道路……
去拉口罩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大年初五,冀永强在亲人担心的目光注视下,驶向逆行之路。他先是和海淀区政府的一位青年人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往北皋,等把口罩拉回海淀区时,车一停稳,很快被各街道的工作人员抢分一空;大年初六,他又去大兴区小米公司库房拉口罩,拉回来的口罩,很快荡然无存;大年初七,冀永强又到平谷区去拉消毒液,50斤一桶的消毒液整整拉了300桶,他装了一桶又一桶,等把几百桶消毒液装上车时,感觉自己要累塌架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海淀区时,在焦灼中等待的海淀区各街道的工作人员,等待的眼光中露出惊喜。看着他们的笑容,永强感觉到自己的苦累获得了一丝安慰。
然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疫情,面对海淀区和北京的更多居民而言,这点口罩无异于杯水车薪:必须选择更有效的途径,去获得更多的口罩,来换取对更多生命的保护!在紧急疫情之下,一个平时仅卖几分钱的口罩,瞬间升值到壹元贰角,居民对口罩的要求量的瞬间增加,让口罩成了十分抢手的商品。
庚子年的这场疫情,注定对中国人是一场检验人性的考验。
想起那艰难的48小时,冀永强在向我叙述旅途的劳顿、阻碍和谈判的辛苦时,依然一脸一言难尽的表情。是的,从接到海淀区政府的任务,去河北某地郊区拉医疗设备的那一刻起,冀永强就怀揣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匆忙上路。但令他没想到的时,仅旅途就一波三折。先是高速公路路口不允许下车,他费尽周折终于说服了管理人员;接着是村口的路障和管理人员的阻挠……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村村防护无可厚非。当时全国一盘棋,继武汉封城之后,全国各地都增加了防范意识。尽管当时冀永强拿着盖有海淀区政府公章的介绍信,但这时各个村庄的警惕性,听命于防控疫情发展的需要,出于本能防护的心理而加紧区域化管理,可谓是全民紧张的关键时期。冀永强的满腔急切就这样被这一点点的阻力所蚕食着。但这个倔强的青年人,没有忘记自己对海淀区政府的承诺:“一定要尽快拉回生产线”,在充满曲折的谈判之路上,躬身前行。他使出多年生意场上练就的口才,说服了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又用设身处地的真诚打动了几个乡镇公路的管理人员。等赶到目的地时,他已经被折腾的口干舌燥、浑身疲乏了。
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那名手里掌握着口罩生产线设备的工人朱师傅家中。随之,艰苦的谈判过程拉开了序幕。冀永强想法设法说服朱师傅。对方看着冀永强的急切性,不断加码,冀永强也只好抬高价格。疫情期间,一台生产线,就能给无数生命提供安全的呼吸啊!而来自天津的某位个体老板,则悄悄通过当地人员,以高出冀永强的价格引诱朱师傅。冀永强刚刚谈好的价格,又被顷刻摧毁;当地村民也围在冀永强身边,不断抬价,那一刻,冀永强真有点心理崩溃的感觉。但想到海淀区政府的任务,想到更多民众的期待,想到生产线安装好后,能让首都人民受益,冀永强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各种理由说服朱师傅。
在利益和乡情纠葛中反复思考自己得失的朱师傅,最后做出了“无论价格多少,坚决不卖了!”的决定,这让冀永强的心一下子落到了冰点。聪明的冀永强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采取果断措施:找村里的党支部张书记斡旋!他开始对张书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傍晚谈到天黑,从夜晚谈到次日黎明两点。当张书记终于说服了朱师傅时,冀永强高度紧张的心才有了一丝缓和之意。原计划从当地雇车拉回北京,冀永强担心出现这样那样的麻烦,为保万无一失,他克服重重困难,连夜从当地协调车辆,小心陪着大货车,一路向北京行驶,冀永强的心情才舒展起来,艰苦的谈判被成功的喜悦所取代。冀永强顿时感到自己为海淀区的口罩,供应做出了顽强不屈的努力。这台生产线,作为海纳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让冀永强完成了海淀抗疫大战中接力棒的第一棒。
为了尽快生产出合格的口罩产品,冀永强又想方设法请到了生产线设备的操作者,并让他带出一大批徒弟。当第一批口罩生产出来时,冀永强的高兴挂在脸上。正是因为实现了这从零到一的突破,海淀区政府随之收购来四台口罩生产线设备,并获得中石化的全面合作和支持。从口罩生产线合格生产到持续供应首都市场,冀永强和他的团队为首都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心血。他以大局为重,从河北拉回口罩设备生产线及时提供给生产厂家后,自己就悄然而退了。他认为在疫情面前,企业家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提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来自于民间,应该为民服务。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口罩生产线用来自己赚钱时,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冀勇强身上洋溢的昂然正气和社会责任感,强烈感染着我。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冀永强超越了一个商人的境界,也是这份责任感,让他在利益和民众之间,选择了民众;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我看到一个民营企业家内心深处的爱国力量!
正是受这种责任感驱使,作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合伙人。冀永强一刻也不敢懈怠。除了在疫情期间,他个人向社会捐款8万余元之外,还琢磨着怎样把自己的公司瞄准疫情期间的为民服务上。
传统店铺与网络的相对脱节给民众带来了购买的困难,而网络营销的可触摸感的减少,又让民众生出不信任感。冀永强看到了疫情期间消费者心理的巨大变化,充分结合网络公司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汇零为整”的便利条件形成独到的服务方式。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百姓购买食物的因难点,以“社群沟通+线上下单+集中配送”的零接触服务模式为主,E中心现场采购方式为辅,配合街道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保障,让居民吃得价廉物美,从而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零接触是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必须做到的沟通形式。在政府的帮助下,由社区居委会设立社区生活保障供应群,尽量确保社区居民都加入进来,成为生活保障类诉求的唯一出口,设立群规则,确保该群只发送生活诉求与供应相关的信息。车客家园作为居民生活诉求市场供应商,允许发布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供应解决方案,提供蔬菜、水果、肉蛋禽奶、米面粮油及居民日常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套餐。通过该微信群收集居民生活保障类诉求,由车客家园对居民诉求提出市场解决方案,由居委会补充非市场订单解决需求(对特殊群体的免费配送或上门配送)。车客家园采取倾听群众意见的方式及时与消费者形成意见反馈,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民众菜篮子问题。
和冀永强交流,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年轻人。不仅脑袋瓜闲不住,双脚也在不断地走动。前天还在新疆和田扶贫,今天就跑到内蒙去扶贫了。感觉他就像一个不知停息的陀螺,总在四处奔跑着。作为一名民建会员、青联委员、北京市劳模,从他的眼眸中读到民营企业家的真诚,从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一个靠自己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北漂做事为人的实在。说好一次采访在他从内蒙回来后次日进行,结果夜里两点才到北京,我不忍心打扰这个青年人,第二天他又踏上了漫漫扶贫路。
扶贫成了当下许多国营企业的重大选择,但对一个青年民营企业家而言,像冀永强这样用心用智用力的还很少见。在疫情期间,很多贫困户苦于自己的农产品无处销售,即使能销售,价格也不尽如人意。冀永强成为嫁接城乡之间农户与消费者的有效桥梁。他跑到扶贫村手把手教老百姓怎么优化种植、怎么创造品牌、怎么包装销售,然后又充分考虑城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优质农产品。他创建的私人定制化数字化菜市场,在北京就有五十多家。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现实与虚拟密贴的经营方式,深受民众和企业欢迎。不仅弥补了民众服务的短板,也为疫情期间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在人才济济的大北京,冀永强的学历较低,没有高谈阔论的资本,但他说出的每句话却都实实在在,掷地有声。他能最快地把现代科技与民众需求结合在一起,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常生活向往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在冀永强面前,你会感受到一位自强不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青年企业家伟大的爱国力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戴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