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医疗卫生,关联着千家万户。一直以来,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都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行了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市民对公共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今年的两会上,委员们围绕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多方面进行了热议。
减轻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
“伴随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有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管理政策已无法适应当前公立医院应对医疗健康需求变化,亟待政策方面做出及时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一针见血地指出。
孙洁认为,目前伴随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公立医院原有的收入模式发生较大变化;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对正常就医秩序带来较大的冲击。这些多重因素导致公立医院在当前面临着较大的可持续运营压力,许多公立医院出现运行困难的情况。
为此,他建议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基于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需求的特殊性,同时在补偿机制上存在多种支付和补偿方式,其在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上应区别于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具体而言,在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工作中,应将特需医疗服务所需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排除在带量采购的报量计算和使用考核范围之外;针对特需医疗药品和耗材的采购和使用应充分给与医疗机构自主权力,通过多种不同的采购方式灵活确定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