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礼记·大道之行也》有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如果说古人对“大同”的追求是通过对人本身价值的体现和对人类疾苦的关怀来实现,那么,民建昌平区工委文教支部主委、北京金葵花便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郁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温暖照进现实。
刘郁
把防疫物资捐给最需要的人
“刘总,我们订的口罩临时涨价好几倍,对方还要求现金交易!我们还要吗?”
“要!必须要!我立刻筹钱!”
……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让口罩等防疫物资极度紧缺,而疫情严重的湖北等地亟需大量口罩、防护服等补给一线医护人员。
彼时,刘郁身在国外。通过大学同学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号召朋友们组建了采买运输口罩的微信群,动用所有资源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寻找口罩生产厂商或经销商。费尽周折后,终于得到俄罗斯境内有经销商能够出售200万只医用口罩的好消息,他立刻让采购人员下了订单。
然而,紧张的形势瞬息万变。第二天,卖方不但涨价还要求必须现金交易。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刘郁和采购人员十万火急的电话交流。随后,经过不计其数的电话沟通、解释说明,刘郁终于按照卖方要求顺利完成交易。
按下葫芦浮起瓢。口罩采购到了,但是如何运送到国内又成了刘郁要面对的难题。考虑到疫情原因,俄罗斯政府宣布将要暂停飞往中国的航班。刘郁他们准备的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必须要赶上俄罗斯飞中国的最后一班航班,否则就只能滞留当地了。又是一番千辛万苦之后,刘郁通过在俄罗斯的合作伙伴的帮忙,终于让这批价值千万的防疫物资在2020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七)当天顺利送到国内,并分别捐赠给湖北黄冈、浙江杭州和北京昌平区有关单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医护人员缺乏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难题。
后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趋稳,刘郁又把后续采买到的口罩等物资捐赠到边远的贫困地区。
“尊敬的刘郁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疫情期间送来的口罩。祝您永远幸福……”2020年5月,刘郁连续收到了外地的信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他为之捐赠口罩的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小学学生们写给他的感谢信。
孩子们写给刘郁的感谢信。
看着孩子们一句句质朴无华的语言,刘郁顿觉哪怕自己再辛苦再累,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叔叔”和“好孩子”
“大家快来!刘叔叔又来看我们啦!”看到刘郁走进大门,区儿童福利部的两名“大孩子”——胡志伟和刘亚玲立刻开心地向他飞奔而来,还大声喊叫着,好让别的小朋友们都知道“刘叔叔”的到来。
胡志伟和刘亚玲在该福利院生活已超过10年。胡志伟29岁,刘亚玲33岁,但他们都因智力障碍而看起来还是个“孩子”。
“每次我去看他们,他们俩都是第一个发现我的人,立马就围在我身边,所以我叫他们‘大孩子’。”说起他们,刘郁满含深情。
2016年,刘郁加入民建昌平工委文教支部,并成为支部主委,积极参加“善道爱心公益小组”,定期组织支部会员到区儿童福利部和流村镇敬老院走访慰问,为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爱心。每逢“重阳”“六一”等节假日,他还抽出时间为老人和孩子们送去粮、油、小零食等,陪老人们聊天说话,参加义务劳动,带孩子讲故事做游戏。
多年来,刘郁个人为福利院和敬老院累计捐款捐物已达50余万元,还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果得知哪位老人生病住院,刘郁一定会抽出时间到医院看望、了解治疗情况。
“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们好,真的是‘好孩子’!”在敬老院生活多年的李老爷子说。
爱之所向无远弗届
“听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受到很大鼓舞,觉得学习更有动力了!”
2018年,在有关部门的帮忙协调下,刘郁开始资助十三陵镇等北部山区低收入家庭20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2018年、2019年夏天,刘郁连续两次组织孩子们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参观学习。
刘郁跟孩子们在一起。
“这可不是走马观花!我当时联系了两所大学的老师,请他们帮忙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带孩子们参观。这些大学生本身都出身贫困家庭,但自强自立。通过他们讲述自身经历,让咱们的孩子们去深刻体会‘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刘郁特别强调。
活动全程中,孩子们一直都兴致勃勃,纷纷表示回到学校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成为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学弟学妹。
关注贫困家庭特别是贫困孩子,刘郁的视野范围并不局限在昌平。2020年12月20日,刘郁带着自己在北京采购的保暖衣,来到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中心小学。听说北京来的叔叔要捐赠新衣服的消息后,整个校园都沸腾了。孩子们排好队一个一个试穿,穿上新衣服后,人人脸上都笑靥如花,还争相和刘郁合影。
自2017年以来,依托自身优势加上好友协助,在昌平区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下,刘郁还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先后参与了昌平区对口帮扶地区河北省尚义县、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等地的精准扶贫工作,为当地学校捐资助学,在当地村内建设“爱心超市”,累积捐款捐物约70万元;帮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6个乡镇16个村的2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土豆约100吨。
“我去当地看过,以前的确是困难。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们的干劲都很足!”说到扶贫,刘郁觉得自己个人的帮扶力量有限,国家的好政策加上贫困户发自内心的奋斗动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连续14年参与“母亲水窖”公益活动,累计捐款40余万元;先后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为北京太阳村捐款10万元;为黑龙江省讷河儿童福利院捐款捐物20余万元;参与帮扶青海玉树、西藏等地区的贫困家庭,累计捐款80万元……
“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能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这是刘郁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亲身实践的行为准则。(张宜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