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如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还需如何发力?隐私安全如何保障?抢抓机遇,打开“数字化”的无限可能,政协委员们有话说。
钟瑛委员:
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共生
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但不少中小微企业正陷入转型焦虑。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建议,以科技为基础,以共建为理念,探索打造虚拟产业园区、虚拟产业集群,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共生。
“广大中小微企业难以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数字化转型。”钟瑛说,中小微企业信息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数字专业人才短缺,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普遍面临数字化转型焦虑。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科技平台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个性化、一体化需求。
“行业数字化平台应该从企业‘单打独斗’的自我建设向行业共建转变。”钟瑛建议,依托科技平台的插件化解决方案,破解中小微企业转型成本高、产业链数据资源获取难度大等难题。以科技平台为依托,探索形成基于数据、专利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虚拟产业园区、虚拟产业集群等新产业载体,集聚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
“新经济形态应该有新监管。”钟瑛说,政府要创新思维,形成能够契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在政策措施制定和服务上向精准滴灌转变。通过为传统企业与新兴科技企业搭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对接平台,帮助本地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还应精准了解产业发展痛点,进而为产业转型提供招商、资金和企业精准对接服务,以此提升政策服务效率。(高枝 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