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月24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秘书长王虹代表民建北京市委作了题为《新阶段、新格局、新思路——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机制的建议》的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北京老龄事业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局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变局。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不断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养老服务资源结构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把我市现有的“社区-街道(乡镇)-区(县)-市”四个层级以及都市圈层面抽丝剥茧,养老资源配置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均有体现,具体表现在:社区层面养老资源难以获得。社区各类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小、散、杂,老人参与社区生活缺乏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基本制度安排。街(乡、镇)层面养老资源难以整合。街道老龄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中长期计划。各区之间养老服务资源难以协调。城六区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郊区偏远地区则存在高空置率。市级层面养老资源难以统筹。市级各部门之间、市级与中央单位之间缺少协调联动,市区之间责权不对等,跨部门的信息数据难以共享。都市圈层面养老资源难以协同。养老服务资源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标准、统筹监管等方面仍旧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面对新阶段、新格局,民建北京市委提出新思路:构建超大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完善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立家庭照顾者支持机制,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
加强家庭建设,树立良好家风。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出台综合性家庭福利政策。以经济补偿、税收减免、带薪休假、免费培训照护知识等方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依托社区,通过“时间银行”等机制鼓励亲属或社区邻里开展养老服务。
二、建立老年人分级评估机制,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建立老年人需求分类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明确就近精准养老、就近使用养老资源、就近入住养老机构和设施的原则。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格局。统筹养老服务供需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老年人的满意度,解决“一床难求”与“高空置率”并存现象。
三、建立街(乡、镇)养老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作用
明确街(乡、镇)在养老服务中的权责清单。赋予街(乡、镇)更多统筹协调养老服务资源的权力,强化街(乡镇)在协助老年人维权上的责任,解除老年人消费的后顾之忧。强化街(乡、镇)对辖区内养老资源的统筹协调功能。加强基于街(乡、镇)的老年人基础数据和信息化建设,打通民政养老服务网络与卫健“分级诊疗”卫生医疗网络。强化以街(乡、镇)为单元的区域统筹,建立养老服务资源的转单转介制度,鼓励不同街(乡、镇)结对帮扶。强化基于街(乡、镇)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将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纳入社区疾控防治体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健康管理资源的供给。
四、建立多部际、多层级养老服务资源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建立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养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资源整合。在各区之间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破除老年人在享受跨区域养老服务时的医保刷卡结算、养老服务补贴等障碍。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体系。推动央地、军地养老资源一体化建设。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养老工作对接的长效机制,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双向开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
五、建立都市圈养老服务资源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区域统筹
京津冀都市圈层面应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资源协同发展,破除异地养老障碍,实现设施布局、医保结算、人才培养、市场监管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推进都市圈内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建立都市圈养老资源协同开发机制,加强都市圈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
综上,我们建议:从增强首都竞争力、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内在活力的战略高度,构建科学完备的大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完善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经济社会韧性,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