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与归
这两年,走在大街上,尤其是在景区,汉服的“曝光率”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天猫平台数据显示,过去3年,汉服品类销售额增长超过6倍。在B站,2019年国风爱好者达到8347万人,其中83%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汉服,这既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也是一股新的经济力量。但与此同时,不少店铺只看见市场红利,缺乏基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近年来汉服圈“山寨与正品之争”愈演愈烈。
一个新的行业出现,前期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是必须面对的。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法律法规是相对健全的,只是没有被及时、充分地利用起来罢了。可以说,汉服行业现有的抄袭、山寨现象,是一个多方面的结果。
首先,现在的很多汉服商家,仍然停留在中小微企业阶段,它们正在生长,不少压根就没有法务部门,缺乏维权意识和与之对应的能力。很多时候,在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上,它们也难以支撑。
媒体报道中,有业内人士便直言,汉服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大家容易形成“很难打官司、难取证”的普遍认知。这就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引导。尤其是在一些汉服产业集聚地区,当地政府部门完全可以积极作为,帮助辖区内的企业积极维权,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
有着中国最大汉服基地之称的山东曹县,在年初时,其女县长梁惠民便亲自身着汉服直播,并提出利用电商平台,扶持龙头企业、举办设计大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推进曹县汉服进一步发展。类似的来自政府部门的扶持,可以多一些。
现阶段的大多数汉服商家,是分散的、弱小的,但是却可以被联合、被凝聚。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众多汉服生产和销售商家在地方政府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局或知识产权局的带领下,形成“一起维权、互助维权”的格局,先天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就可以缓解。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当大家谈论起山寨与正品之争时,很多人往往会说支持正品。但在实际消费时,一些消费者却会因为价格低廉等因素选择山寨产品,这同样不利于健康市场的形成。如果真的爱汉服,就应该主动支持正版、支持原创,自觉维护汉服的知识产权生态。
此外,山寨汉服之所以泛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某些商家玩饥饿营销,导致消费者想买却买不到。当“良币”太过稀缺,消费者自然也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劣币”了。这就需要商家转换营销思路,放眼长远利益,打破小众圈子、走向大格局。
当然,从长远来看,汉服产业在发展充分后,还是要摆脱依赖思维,建立自有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现在,全国不少地方有了集聚的汉服产业,但如何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需要政、企、市场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也是一个精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