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海越弦,又名“越调”、“越背调”、“背调”也音记作“月调”、“曲子”或“座场眉户”。是一种乐曲系联曲体的曲艺演唱形式。它的曲调众多,已记录的曲牌有50多个,优美动人,流畅舒展,表现力丰富,叙事抒情俱佳,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青海的民间艺术家们吸收了大量青海民间小调和古代小曲,从语言、语调、唱腔、风格诸方面进行了改造和丰富,形成了今天独具浓郁乡土风味和地方特色的青海越弦。主要以演唱叙述故事情节,曲词通俗上口,唱段结构遵从固有的规定,开头使用前岔调,其后紧接前背宫调;结尾使用后岔调,而以后背宫调置于其前;中间的主体部分则根据内容的需要选用曲调。青海越弦唱腔音乐丰富,已记录的曲牌有五十多个,这些曲调优美动人,流畅舒展,刚柔并济,具有多样的表现力,叙事抒情兼擅。
青海越弦作为一份民间艺术遗产从音乐、曲词学、演唱方式等诸方面有一定的艺术研究和借鉴价值,亦对说唱文学(曲艺)的流变,中原文化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融汇及方志学、青海民族的迁徙演化,当地民风民俗及高原人的生活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