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首页> 专题频道> 母亲水窖20年> 要闻 > 正文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来源:光明网2020-07-15 12: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背对长江,仙女村村民李英在洗橙子

  枕水人家用水难

  李英家住重庆奉节县朱衣镇仙女村,奉节古称夔州,今誉诗城,积淀了厚重的江峡文化和诗歌文化。仙女村就在长江边上,村子倚山而建,103户人家高高低低地占满了山坡,最低处的人家离江边只有一百多米。

  然而,就是这样的枕水人家,却吃水困难几十年。仙女村海拔从175米一直攀升至1100米,落差大,长江水至少需要通过三级提灌才能引到村里,仙女村的村民们,因此有一本苦涩的水账。

  过去,仙女村吃水靠挑。李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走半个小时路去水沟里挑水。两个木桶,七八十斤,别人的日子都是按小时过,她的日子按斤算,一年下来,几千斤的负荷。挑回的水,要在水缸里静置沉淀好几天才能吃,至于口感,她说:“有水吃就行,还讲什么口感呢。”

  奉节县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地表存不住水。夏天暴雨过后,若不及时去挑,雨水就会迅速流失。李英因此养成了存水的习惯,家里的盆和桶一定都要盛满水,这样她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两年,每年六十多天不下雨,李英和家人到处找水吃。田沟里,山洼里,他们小心地挖出小土坑,等着田里的水慢慢渗出来,再用勺子一点一点舀到桶里带回家,“真的是苦呦”,那段日子,李英想起来都渴。

  奉节不仅有诗,还有橙。奉节脐橙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李英家是脐橙种植户,种有4亩脐橙。遇上没水的时候,一家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脐橙被晒干,希望连同收入一起被蒸发。

  “能保命就不错了,哪还管得了收入。”李英叹口气。吃水问题,一直是一她心头的一根刺。

  “母亲水窖”为她拔了这根刺。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仙女村“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房和蓄水池

  2019年,“母亲水窖”项目在仙女村实施,不仅帮助103户530名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水,还解决了500余亩脐橙的灌溉难题。

  现在,李英的日子有了活水,生活的盼头汩汩涌出。水管直通到脐橙地里,一个个鲜艳明媚的脐橙,就像一个个明晃晃的小太阳一样,这太阳,不再是炙烤在李英心头的烈火,而是照亮她生活的光明。

  从没收入,到如今一年两三万元的纯收入;从没水,到水龙头入户,李英的生活,翻天覆地。

  仙女村人终于不用再望江兴叹了。三峡从此不仅有759年的乘风破浪,更有2020年的水到渠成。

  这是“母亲水窖”为仙女村发展注入的内涵。

  退休的年纪迎来第二春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三河村“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水厂一角

  闵中银55岁了。

  这个年纪,普通人都要退休了,然而闵中银却在这个年纪开启了上班之旅。闵中银是重庆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村民,种了一辈子地、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的她,现在每天早起的意义再也不只是服务家人,而是服务全村。作为“母亲水窖”项目的管理员,她每天要去供水点察看三次供水设施。从前,村民们在地里打浅井取水,只求有水,根本没有“水质”这个概念。现在,闵中银知道了水里有大学问,所以每天认真严谨地工作,不敢有半点闪失。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三河村用水方式变迁

  “母亲水窖”不仅让闵中银“活明白了”,也让三河村的人活体面了。

  炖土鸡、干烧鱼……同住在三河村53岁的江晓勤每天要做百十来道菜。从前丈夫在外跑车,她在家做农活带孩子,活多又用水不便,日子过得缓慢又艰涩。现在她比从前还起得早,还干得多,却不觉得日子难熬。付出的辛苦有满满当当的收获,这让她累并快乐着。最幸福的,是她丈夫也结束三十多年的打工生涯,返乡和她一起做农家乐。他们家的日子,在有了水之后,一下子有了方向感。

  从留守妇女到农家乐老板娘,江晓勤的角色转变,也是三河村从没水到有水的转变。

  三河村山青水绿,是重庆主城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良好潜质。但是水,一直是三河村的痛。从在稻田里打井,到村里自己建水池,再到用壁山自来水厂的末端水,三河村,这个名字里带着水的村子,几十年来一直为水苦恼。

  “从前村里打的井很浅,也是集点地表水,水质和水量都没法保证。后来村里在山上修了蓄水池,但是因为没有压力,水经常过不来,也没有净化。2018年村里用上了壁山自来水厂的末端水。由于是末端水,经常停水。停水后刚来的水都是黑的,需要流几个小时才能流清。白衣服根本洗不出来。”江晓勤说。

  随着年纪渐长,出于安全考虑,江晓勤的丈夫赖家伟2014年结束跑车生涯,夫妻俩把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当时由于水压不够,她家的水根本上不了二楼。为了保证经营,夫妻二人在楼顶修了个小水池,自己买泵将水抽到池子里,一存就是十天半个月。但是水蓄上一天水质就会有变,别说十天半个月了。因为用水困难,整个村子的经济都萎靡不振,江晓勤家的农家乐一年收入一两万元,还没在外面打工挣得多。

  2019年,“母亲水窖”项目在三河村实施,项目建成日处理能力60吨的水厂,在处理末端水的同时另外开辟水源,保证了三河村24小时的安全用水。

  没有水一切都是空谈,过去吃水难过日子也难,从“母亲水窖”建成通水到现在,江晓勤家的农家乐营业收入十几万元。江晓勤忙了一辈子,终于忙出可喜的成果。因为“母亲水窖”,她和丈夫在退休的年纪华丽转身。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有了水,江晓勤的农家乐做得风生水起

  “母亲水窖”点亮乡村振兴的萤火

  成功转型的并不只是闵中银和江晓勤,作为重庆“三变”改革的试范点,三河村现在有条件给村民提供多种选择。

  “三变”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三河村实现这“三变”的,正是旅游。而旅游项目的落地,是因为有了水。

  萤火谷是沙坪坝区的重点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文旅项目,萤火谷2018年在三河村选址落地,2019年4月开始营业。营业之后,“最恼火的是用水”。因为经常停水,导致游客中途退房,怨声载道。安抚游客情绪,曾经是萤火谷人最挠头的事。

  “母亲水窖”解决了萤火谷的烦恼,满足了萤火谷日接待1000人的用水规模,现在,萤火谷有果蔬基地,有萤火虫培育基地。夏天,漫山的萤火虫和天上的星星呼应,将三河村打造成人间浪漫之所。萤火谷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带动了三河村人的返乡就业和返乡创业。旅游不仅富了村民,也富了村集体。2017年前,三河村村集体全年收入1.5万元,2019年升至57万元。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萤火谷成为旅游打卡地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有了水,保障了游客的卫生健康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⑥】乘风破浪的轻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萤火谷里的萤火虫

  村集体有了钱,村里的公共空间得以整修一新。在区财政和村民的共同出资下,村民房子的外立面和庭院都做了美化。现在,三河村是乡村振兴示范点、垃圾分类处置示范点。村民们把土地流转给萤火谷,把房子租给旅游项目,坐收租金。日常上上班,种种菜,淡定从容。

  三河村的用水变迁是重庆很多乡村的写照,也是“母亲水窖”为重庆乡村振兴点亮的萤火。截至2019年底,“母亲水窖”覆盖重庆36个区县,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38处,校园安全饮水工程61个,为36.3万人提供了安全饮水,提高了项目实施地村民和师生的饮水安全和卫生健康意识,帮助项目村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和种植养殖、巾帼农家乐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现在,重庆不只有红岩革命遗址、千年古镇磁器口,更有数不清的被水育活的乡村。一张张蘸水而开的笑脸,是最朴实的中国表情。不但要让饮水困难地区妇女和家庭喝上洁净的水,同时还要做好“水”的致富文章,是“母亲水窖”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妇女工作,配合党和政府改善民生不变的初心。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