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关于甘肃,特别是陇中地区缺水的严重程度,有很多说法。
有的说: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分别是出生、结婚和死亡后。
有的说:妈妈含一口水,对着孩子的脸一喷,再用毛巾一擦就算是给孩子洗脸了。
从10到N
甘肃马营镇长川村是“母亲水窖”项目村,如今,全村存栏大牲畜620头,小牲畜330头,而在“母亲水窖”来到长川村之前,这简直无法想象。
2011年,300口“母亲水窖”落户长川村,同时建起了300处沉淀池和2.3万平方米的硬化集流场。从此,这个年降水量只有4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340毫米的山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原来只靠地里的粮食卖点钱,现在几乎家家搞起了养殖业。所以当地人心中, “母亲水窖”涌出的不仅仅是一汪清水,更是财富之源,幸福之源。
有了干净的水,村民贾桂莲的生活也开始考究了不少,每当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贾桂莲总会拿出“罐罐茶”: 一个小铁桶,一撮绿茶 ,一个电热炉,几只小茶盅在茶几上一字 排开,用“母亲水窖”的水沏茶给客人品尝。 谈笑中,贾桂莲布满沧桑的脸上,荡漾着开心的笑容。
杨亚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文峰村人,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杨亚萍在家养起了猪。因为丈夫需要上班,主要依靠杨亚萍起早贪黑地喂养母猪和小猪崽们。
但是杨亚萍发现,要想搞好养殖,不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更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文峰村大多数人用的是地下水,这里的地下水不仅少而且水质很差,对于搞养殖发展来说是天大的问题,刚开始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面打了两口井,可这两口井的水质不但差而且很少,连平时人的饮水都不能满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杨亚萍只好把一半多的母猪和猪崽以很不理想的价钱卖掉。
2013年,“母亲水窖”项目在文峰村实施,给了杨亚萍将养猪发展成事业的底气!自从家里的新水窖储上水后,杨亚萍在院子后面又修了三间新的猪圈,还养了12只鸡。现在的杨亚萍成了文峰村的养殖能手,为家庭年创收8万余元。
2018年春节,家住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庙庄村曹林一家一早就开始忙并快乐着,拧开水龙头,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就着自来水,洗菜、洗肉……一番准备停当,就等亲戚中午来拜年时再炒菜。说起这方便的自来水,曹林脸上乐开了花:“以前都是打井取水,水量小不说,水质也差,生活也不方便,哪像现在,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做饭、洗东西再也不用担心。”
“自从家里通了自来水,不光洗衣服方便了,热水器也派上了用场,冬天在家就能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曹林的妻子高兴地说。
2017年,“母亲水窖”在庙庄村实施,如今庙庄村成功接通与城市居民“同网、同价、同质、直供到户”的自来水,让苗庄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从N到无穷大
截至2019年底,“母亲水窖”项目向甘肃省支持7070.48万元,累计修建集雨水窖36893口,集中供水工程81处,解决了3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这一项目的实施,还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如助力项目地女性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建设“美丽新农村”……
从20年前让甘肃人民“吃上水”到20年后的让他们“健康用水”,让更多人从不同层面参与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倡导当地形成了“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爱护水源”的良好社会风尚。
20年中,“母亲水窖”与甘肃人民不离不弃,为他们带来了绿色的希望。或许有一天,“母亲水窖”将成为历史,但是,即使到了那一天,“母亲水窖”也不会从人们的心中消失,它带来的幸福、发展、财富和美好的生活将成为漳县人、甘肃人和所有西部缺水地区人民心中的永恒记忆。 而这一切,就是“母亲水窖”项目历经20年不变的初心——以“水”为核心,为建设美丽中国、富强中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张永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