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学者看两会】“2万亿元直达基层”,关键在于建立保基层财力机制
首页> 专题频道> 2020全国两会> 专家谈 > 正文

【专家学者看两会】“2万亿元直达基层”,关键在于建立保基层财力机制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5-28 16: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梁启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2万亿元直达基层”是保基层运转的底线思维,关键是建立保基层财力的长效机制。

  “2万亿元直达基层”的目的,是促进基层有效运转。保基层运转指的是保证基层治理特别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比如教育、医疗、卫生、治安、水电、公交等。疫情发生以来,从扎牢社区防控、村镇防控的篱笆,到居民家庭隔离的生活服务保障、社区管控的值守、社区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居民的心理疏导,无不是基层干部包括各级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各种志愿者的超常规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加快推进企业单位复工复产、复商复业,恢复经济正常运行过程中,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也是发挥了牵线搭桥、保驾护航的作用。正因为基层的有效运转,才有了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阶段成果。“上边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实践证明,基层这根“针”,在“上面千条线”之下,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部门的具体要求作为一种责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通过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实现政策性和群众性的完美结合,实现“上面”和“下面”的和谐统一。

  “2万亿元直达基层”的重点,是解决基层财力困难。目前基层工作在运行中,既缺钱,又缺人,特别是缺钱。基层经费不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越往下面走,经费越困难。地方财力困难,这几年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去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之后。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疫情使困难情况雪上加霜,一则是防疫工作开支不少,二则因为经济停滞两三个月,税款收不上来,一增一减,财政马上难以为继。在疫情期间,财政收支受到巨大冲击,加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供给、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费等措施,对地方维持运转的财力保障形成较大压力,个别乡镇甚至开工资都成了问题。“2万亿元直达基层”,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经费开支的紧张状况。

  “2万亿元直达基层”的关键,是建立保基层财力的长效机制。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为了开工资、保运转,拆东墙补西墙,想尽了办法。跟上级财政拆借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但市里“三保”都保不过来,项目资金也都先停下来,有余力资助县区的很少。“2万亿元直达基层”,要求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这个机制的特点,一是直达,二是便捷,三是精准。直达,就是直达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绝不容许截留挪用,绝不容许跑冒滴漏;便捷,就是用创新性做法使资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运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升见效的速度;精准,就是在对地方财政支持上,更加注重精准,更加强化公共财政属性,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要加强财政纪律,对“直达基层”的经费加强监督和审计。

  “2万亿元直达基层”的要求,是加强基层“财力”建设。基层政府要树立发展经济、振兴财政的思想,在调整经济结构,壮大财力上有所作为,围绕招商引资,抓牢抓好项目建设,多渠道培植财源,积极招商引资,兴办实业,不断增强基层财力,进而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基层政府担当财政支出责任,因地制宜,既开源又节流,积极应对收支压力。坚持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和保运转并重,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积极开展排查,把握基层运转支出缺口,及时调剂预算补足。努力增强基层自身抗风险功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层有效运转。统筹各类慈善基金、社会捐助等多种资金渠道,为疫情严重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重点人群提供援助,作为保基层运转的补充手段。

  相关阅读:

  【专家学者看两会】坚持党的领导,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专家学者看两会】“两会”召开彰显制度优势 提振社会信心

  【专家学者看两会】两会召开在即,九大看点值得关注

  【专家学者看两会】非常时期的两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专家学者看两会】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协答卷”

  【专家学者看两会】凝聚决战决胜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专家学者看两会】兜牢民生底线,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专家学者看两会】“六保”是新形势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创新

  【专家学者看两会】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专家学者看两会】直面挑战,坚定信心:中国的发展充满希望

  【专家学者看两会】有信心有能力确保今年的经济社会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专家学者看两会】以国内大市场循环支撑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专家学者看两会】“稳增长”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克时艰

  【专家学者看两会】人民至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专家学者看两会】一份聚焦经济发展走向的务实报告

  【专家学者看两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演进与价值

  【专家学者看两会】守住底线 稳住基本面 谋划未来

  【专家学者看两会】善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稳住经济基本盘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 贵州剑黎高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延安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陕北极薄煤层煤田资源的主要赋存区域,是我国开采极薄煤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2024-10-22 20:16
10月21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市宝塔区高家原则。
2024-10-22 20:10
2023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显示,当年黄河干流2023年输沙量0.953亿吨,与多年平均值(1952-2020年)9.21亿吨相比,减少90%,与近10年平均值1.61亿吨相比,减少41%。
2024-10-22 19:45
10月21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参观采访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共同见证延安创新高质量发展,在延能天元,媒体团深入了解延安传统煤炭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互结合的高质量发展。
2024-10-22 13:46
10月20日,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的百余名全国媒体编辑记者、网络大V满怀崇敬之心,走进延安革命旧址,透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寻历史记忆,感受圣地魅力。
2024-10-22 13:41
无锡·延安智算中心以先进的计算技术、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创新的科技应用,构建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科技世界。
2024-10-22 13:37
来延安一定不要错过延安文艺纪念馆。
2024-10-22 13:31
10月22日、10月23日,每天9:30-12:30,陕西卫视《逐梦之路——行走在绿水青山间》融媒直播和您一起探访绿水青山新延安!
2024-10-22 13:27
平昭高速狮子山桂江特大桥顺利合龙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精准浇筑,由中交路建承建的广西平昭高速TJ3分部狮子山桂江特大桥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全幅合龙。
2024-10-22 13:05
“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延安精神”。
2024-10-21 23:55
老旧改造成效显,群众各个喜笑颜开。
2024-10-21 23:47
“延安人的扫街,不只是捕捉美的瞬间”。
2024-10-21 23:38
在2024年的今天,延安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跟着网络达人“陕北老水”卢永永一起去看一看吧!
2024-10-21 23:27
一叠红纸,一把剪刀,巧手“舞动”间,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花鸟虫草、飞禽走兽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
2024-10-21 23:18
你知道吗,石油一词居然出自陕西延安!
2024-10-21 23:13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
2024-10-21 22:40
2024年10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陕西省委网信委指导的“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省延安市启动。
2024-10-21 22:34
2024年10月19日,位于南通开发区的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来自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留学生,共同体验蒙山派长嘴壶非遗项目。
2024-10-21 17:55
2024年10月18日,江苏南通,市民在图书馆看书。
2024-10-21 17:23
1933年,红二十六军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剿”,后来,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2024-10-21 17: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