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金圣海接待外籍入境人员
当前,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愈加严峻。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是首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连日来,民建昌平区工委副主委、昌平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金圣海临危受命,不分昼夜,以顽强信念,奋战在保卫国门,严防严控的一线。
3月16日下午三点多,昌平区外事办忽然接到隔离酒店的紧急求助电话,有一名昨晚入住的韩国人金某,好像有急事,因为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现场人员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情况十分焦灼。金圣海精通韩语,外事办领导把电话直接打给了她。“我当天晚上夜班,正在休息,接到这个任务,没有犹豫,立刻与隔离点沟通。”金圣海通过酒店管理方与金某通话,原来,金某因有急事,希望能够搭乘当晚9:55最后一班北京飞首尔的航班回国。“我立即向区委组织部、市外办等部门请示,得到肯定答复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为了保证全闭环运送,我又紧急协调区卫健委出车,7点钟到达隔离酒店,”顾不上吃晚饭,金圣海赶到现场立刻帮助金某办理离店手续,并跟车送至机场,直至晚8:30看着他进入海关通道离开。这名韩国人在离开时,对金圣海表示感谢,他说本来都不抱希望了,没想到还是赶上了末班飞机。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金圣海与时间赛跑,完成了复杂的程序,使外籍人士顺利登机回国。
当“插曲”告一段落之后,金圣海又急匆匆赶往新国展集散点,投身到次日凌晨0时至8时的入境人员分流转运工作中。夜幕的黑暗彻底展开,金圣海也再次开启了不眠不休的紧张工作。
说起入境人员分流转运,金圣海忘不掉那手忙脚乱的第一幕。她说,3月9日晚上10时,忽然接到紧急电话通知,根据北京市关于“四国入境返京人员机场转运有关安排”,昌平区决定成立现场工作组,24小时运转。因涉及外籍人士入境,所以我们外事办要派人参加,负责外国人信息采集、外事政策讲解、语言保障、涉外应急处理等问题。单位决定由她牵头,带队参加。眼看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了,金圣海立刻给外语好的几名同志排好班,做好从次日零时起开始正式运转的准备。把紧急通知和排班表发在单位工作群中,请相关同志随时做好准备后,她连夜赶回办公室,迎接凌晨工作组的正式启动,随时等候紧急任务,当晚,平安无事。
3月10上午9时,金圣海正在按照原计划在昌平区教委了解全区大中小学外籍教师、留学生的管理情况,快结束时,接到区防控指挥部的通知,要求上午11时前,到顺义区新国展集合。金圣海处理完手头工作,匆匆赶回单位,带领当天值班的两名同志奔赴新国展集散点。
时间紧急,到现场前,“大家对具体任务其实不是很清楚,在现场,领导简单介绍了任务,就有工作人员开始教我们穿防护服,12时来通知,第一批境外旅客10分钟后就要抵达了……”昌平区带队领导马上说,大家赶快做好准备,每个单位留下一个人,其他人员撤离现场。金圣海回过头,对一起来的两名同事说,“我是领导,我第一个上,你们先撤离吧。”就这样,平生第一次,金圣海手忙脚乱地穿上了防护服……
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高,情况复杂,但金圣海说我不怕,我从下沉社区一线防控一路走来,抗住的压力忍住的泪水淬炼了我的心,战士都是百炼成钢,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旅客们陆续到来,金圣海认真对待,与现场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起采集旅客信息,与镇街社区联系,核实身份,之后由镇街派车将人接走,直接送往隔离地点,实现全闭环转送,避免旅客与社会接触。
金圣海记得,她的第一班岗持续到晚上6点半,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后来,这种状况成为常态,每班岗8个小时,加上前后路上的时间和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差不多有10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我一般提前一个小时就不喝水了,穿防护服前上一次厕所,然后就忍着,一口气忍到工作结束。不得不说,穿上防护服的感觉真的很难受,喘不过气来不说,刚穿上时很热很热,全身一下就湿透了,但是由于气温不高,后面会越来越冷,尤其是后半夜的班,又冷又饿又困,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特别盼望下一班的人赶紧来接班……”
在黑夜里梦想着光,心中守护着希望。金圣海顽强的坚守着,认真处理好每一个工作细节。“我们外事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是做好外籍人士的闭环转送工作,现场每一班岗只有一名外事办的人,每个人只会1到2门外语,但是却可能碰到说多种不同语言的外国人,所以我们事先也做了充分的预案,采取多种方法应对,首先,是用简单的英语和中文沟通,其次使用外语翻译软件,我在手机上准备了3个翻译软件,以应对多种语言的翻译;再次,我们会与对方的中国联系人沟通,通过电话请联系人帮忙做工作。”
通常,做一个外籍人士的工作,要花费数倍于一名中国人的时间。因为文化的差异,一些外国人对隔离政策不是十分理解,也有外国人因费用问题,不愿意入驻指定隔离酒店,碰到这些情况,金圣海都会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甚至与酒店联系了解价格,最大限度地避免引发涉外事件或舆情。也有一些外籍人士,因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表示不满,金圣海就尽可能的找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注意力,借以达到安抚情绪的目的。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需要金圣海在哪里,她就会义无反顾的奔向哪里。春节大年初二,她正在单位值班,下午,接到通知,从初三开始领导干部全部停休,从那时起到现在,金圣海就几乎没有休息过了。
疫情初期,金圣海在单位备勤。这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都纷纷进入中国,其中,韩国物资占比很大。由于是匆忙买入,物资基本都没有中文说明书,那段时间,金圣海经常接到上级领导、商委、政府办等多部门帮忙翻译的“紧急任务”,“经常是通过短信、照片等形式发过来,需要短时间内翻译完,而且时间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夜里十一二点,还有我在外边下沉社区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文件发过来让我翻译。”不管是在睡觉、在吃饭,或在外边站岗,金圣海都以最快的速度翻译出来,发送给对方。
2月1日,金圣海在单位值班,晚上11点半接到昌平区委组织部通知,要求选派优秀干部下沉到镇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天,经单位领导班子讨论,决定由金圣海带领单位13名同志下沉社区。
金圣海(左三)在北亚花园社区值守
2月3日开始,金圣海带队下沉,根据组织部的安排,先后到北七家镇的四个社区执行了防疫任务。最初,先是在东沙各庄村和蓬莱公寓社区,后又被派到北亚花园社区和八仙别墅社区。“我既是带队者,又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苦活累活我一定先干在头里,我认为我不干,我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干。”2月初,下过两场大雪,天气最冷的时候,金圣海选择在社区门口执勤,测体温、查出入证,让别的同事去做办公室里的信息录入工作。后来,随着返京人员的增加,社区希望我们下沉干部也参与返京人员登记工作。最初,单位里年轻的同志有顾虑,害怕接触外地人,怕被感染。金圣海作为领头人,第一个进入办公场所,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登记工作,回到单位又与班子成员商量给同志们购买口罩、护目镜、医用手套等防护装备,在金圣海的感召下,年轻同志们逐渐克服了恐惧心理,共同完成抗疫任务。
在巡视过程中,碰到一些不戴口罩的居民,金圣海都会跟他们聊天,说说不戴口罩的危害,一般群众都会理解配合。但是,让她特别揪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下沉的北亚花园社区出现了一家三口3名确诊患者。金圣海说,确诊患者回社区的时候,是社区党支部书记亲自登记的,而她每天都要和书记对接,安排工作。得知有确诊患者的消息后,自己心情一度很沮丧,当晚状态很不好,莫名其妙地想哭。但是,金圣海知道,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名领导干部,一名民建会员,绝对不能退缩,她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第二天,打起精神带领同志们继续全心全意投入抗疫工作,带领巡查人员穿梭在社区一栋栋居民楼之间,宣传引导,稳定着居民的情绪。
严防严控出成效,二月底,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可国外的疫情却开始快速发展。根据市外办要求,金圣海暂停下沉,把工作重心转向加强对外籍人员排查、管理、服务。昌平区外事办把工作人员分了几个组,金圣海负责语言保障组、高校组商业楼宇组,另外负责4个镇街社区的外国人管理。
这期间,金圣海还抽空翻译出了韩语版的《监督性医学观察告知书》《外籍人员来京信息登记卡》《居家隔离承诺书》《外籍人员隔离政策》《致昌平区外籍人士的一封信》《外籍人士防疫手册》等大量文件、材料,在防疫工作中使用。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金圣海说,疫情面前,人人面临大考。我不是医生,不能到最前线去为病人治病,我是公职人员,就应当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最大努力,为国家分忧解愁。心底也曾有畏惧,眼底也泛过泪花,但金圣海努力燃烧着自己,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属于一名民建会员的大爱与担当,“这是我的至耀时刻,戮力同心,我们一定能赢。”(郝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