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两天紧张的工作刚刚结束。周一晚高峰,北京车水马龙,这个城市又忙碌起来了……鼓起勇气,一起加油,生活终将继续!”2月17日晚7时,北京海淀民建会员、教育心理专业研究员李庚在完成这一天的热线服务工作后,更新了一条朋友圈。
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急需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此,李庚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于2月16日正式“上岗”,赴12345市民热线义务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工作。“连续两个整天的工作,每天早9点到晚6点,中午轮换吃盒饭休息一会儿。”李庚简单的描述了自己参加志愿服务时的紧张状态。
“我留意到,不少市民在拨打热线时诉说,由于目前的疫情严峻,打乱了春节原有的假期安排,长时间戴着口罩、闷在家中不能出门,也不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自己和家人都产生了不少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失眠、消化不良等等身体不适。加上近期天气波动,偶感风寒,马上怀疑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李庚说。
通过这种热线方式的咨询交流,李庚耐心地逐一进行解析,详细介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确定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从特殊时期的心理反应机制入手,抽丝剥茧,深入疏解市民心理应激压力和焦虑情绪。“在疫情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中,塑造个体良性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社会群体尤为重要,会产生放大效应,这已成为公共卫生和心理专家们的共识。”李庚介绍说。
李庚连续9年开展公益项目“读书行路”
心理工作是个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作为公益课题项目“读书行路”负责人,李庚已连续9年开展针对青少年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公益教育主题活动和家长课堂。每年活动40余期,这让李庚积累了心理疏导与咨询的丰富经验。
“热线服务当中,我觉得每一次咨询都值得认真对待。统计下来,平均每一通咨询的对话时长将近50分钟,使咨询者可以逐渐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有效缓解精神焦虑。”李庚表示,“很多咨询者在一开始询问的只是‘疫情什么时候能完’。其实,这并非其心里最焦虑的问题所在,不能简单解答表面问题之后就结束通话,而是需要慢慢聊天拉家常,一般这个过渡期就要超过20分钟。逐步缓解紧张情绪之后,咨询者才能讲出真正担忧的事情。”
“韩女士即将退休,担心由于疫情不能前往缴费而造成自己的医保无法接续;
任先生两年前查出有慢性肺炎,担心自己咳嗽的声音会被邻居歧视,询问是不是可能被隔离;
徐女士在电话中激动不已、泣不成声,急于推荐自己的秘方,让正在经受煎熬的新冠肺炎患者解除病痛;
王先生说自己的孩子整天赖在床上打游戏、不学习,还跟大人顶撞,询问如果不能及时开学,马上到来的中考怎么办……”
疫情之下,每个家庭和个体都在经历着一番需要调适的应激状态。“我深有感触的是,只有耐心细致,积极干预、疏解心理焦虑,面对不同的具体问题认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诚恳建议,才能把阳光照进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心中。”李庚认真地说着。
李庚说,“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时候,我相信,每个民建会员无论是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适应新的教学和生产环境,为战胜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李庚表示这也是民建会员的责任和担当。“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听从统一调配,加强工作规划研究,重视疫情期间和后续的各类相关人群的心理建设,努力为疫情结束之后的信心重建、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
这两天,李庚特意抽空整理了往年带着孩子们在大英博物馆、双清别墅、北京大学、北京钟鼓楼等地“读书行路”的现场视频,放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还列出了“特殊”寒假期间的系列书单,让暂时不便于出门的青少年,在家中开阔眼界见识,增长人文情怀。“用心为孩子铸造一个未来。”这是李庚恒久不变的心愿。